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2 选题来源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6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地理标志的相关概念 | 第19-28页 |
2.1 地理标志相关概念辨析 | 第19-20页 |
2.2 特色产品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3 地理标志相关属性分析 | 第20-25页 |
2.3.1 标志区域的真实性 | 第20-21页 |
2.3.2 产品构成的创造性 | 第21-22页 |
2.3.3 产品品质的特定性 | 第22-23页 |
2.3.4 产品来源的区别性 | 第23页 |
2.3.5 权利主体的共有性 | 第23-24页 |
2.3.6 权利属性的私权性 | 第24页 |
2.3.7 权属保护的不确定性 | 第24页 |
2.3.8 权属依附的不可转让性 | 第24-25页 |
2.4 地理标志保护的历史进程 | 第25-26页 |
2.4.1 国际地理标志保护的历史进程 | 第25页 |
2.4.2 国内地理标志保护的历史进程 | 第25-26页 |
2.5 西藏特色产品地理标志实例 | 第26-28页 |
2.5.1 西藏特色产品地理标志获批项目 | 第26-27页 |
2.5.2 西藏特色产品地理标志潜在资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3.1 国际条约相关法律保护现状 | 第28-29页 |
3.2 国内相关法律保护现状 | 第29-31页 |
3.3 西藏自治区相关法律保护现状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西藏特色产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41页 |
4.1 立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4.1.1 国家立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4.1.2 地方立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4.2 普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8页 |
4.2.1 普法教育的对象缺乏针对性 | 第36-37页 |
4.2.2 普法宣传的内容缺少针对性 | 第37-38页 |
4.2.3 普法机构设置和普法人员配置短缺 | 第38页 |
4.3 执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0页 |
4.3.1 行政执法权利冲突 | 第38-39页 |
4.3.2 执法行为不够规范 | 第39页 |
4.3.3 执法工作的主动性不强 | 第39-40页 |
4.4 守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1页 |
4.4.1 产品产地范围扩大化 | 第40页 |
4.4.2 产品质量标准不达标 | 第40页 |
4.4.3 地理标志的普通商标抢注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经验与借鉴 | 第41-47页 |
5.1 国际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经验与借鉴 | 第41-43页 |
5.1.1 通用实践类型 | 第41-42页 |
5.1.2 典型国家范例 | 第42-43页 |
5.2 国内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经验与借鉴 | 第43-47页 |
5.2.1 国家层面 | 第43-44页 |
5.2.2 地方层面 | 第44-47页 |
第六章 完善西藏特色产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 第47-56页 |
6.1 立法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 第47-51页 |
6.1.1 推进颁行国家层面的《地理标志保护法》 | 第47-48页 |
6.1.2 积极构建地方性法规《西藏自治区地理标志保护条条例》 | 第48-49页 |
6.1.3 全力构建地方性政府规章《西藏自治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 | 第49-50页 |
6.1.4 修改并完善现行的《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 第50-51页 |
6.2 普法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 第51-53页 |
6.2.1 在普法教育对象方面 | 第51-52页 |
6.2.2 在普法宣传内容方面 | 第52页 |
6.2.3 在普法机构设置和普法人员方面 | 第52-53页 |
6.3 执法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 第53-55页 |
6.3.1 理顺行政执法权利 | 第53页 |
6.3.2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 第53-54页 |
6.3.3 增强执法工作主动性 | 第54-55页 |
6.4 守法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