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桑黄的固态发酵及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前言第8-14页
    1.1 桑黄的培养模式第8-9页
    1.2 桑黄多糖的提取工艺第9-10页
        1.2.1 热水浸提法和碱浸提法第9页
        1.2.2 超声提取法第9-10页
        1.2.3 微波提取法第10页
        1.2.4 提取方法的相关应用第10页
    1.3 桑黄多糖结构的研究第10-12页
        1.3.1 真菌多糖的分子结构第10-11页
        1.3.2 多糖结构分析方法第11页
        1.3.3 桑黄多糖单糖组分的研究第11-12页
    1.4 桑黄多糖生理活性的研究第12-13页
        1.4.1 抗癌作用第12页
        1.4.2 其他生理活性第12-13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4-20页
    2.1 材料第14-15页
        2.1.1 菌种第14页
        2.1.2 主要试剂第14页
        2.1.3 主要仪器第14页
        2.1.4 培养基第14-15页
    2.2 方法第15-20页
        2.2.1 菌种活化第15页
        2.2.2 桑黄液态种子培养基优化第15-16页
        2.2.3 桑黄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及优化第16-17页
        2.2.4 桑黄多糖醇沉浓度的确定第17页
        2.2.5 桑黄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第17页
        2.2.6 桑黄多糖的分离纯化第17-18页
        2.2.7 分子量测定第18页
        2.2.8 红外光谱分析第18页
        2.2.9 多糖单糖组分分析第18页
        2.2.10 多糖体外抗肿瘤实验第18-19页
        2.2.11 检测方法第19-2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43页
    3.1 桑黄液态种子培养基优化第20-25页
        3.1.1 碳源的筛选第20-21页
        3.1.2 碳源浓度的确定第21页
        3.1.3 氮源的筛选第21-22页
        3.1.4 氮源浓度的筛选第22页
        3.1.5 液态种子培养基正交优化第22-24页
        3.1.6 培养时间的确定第24-25页
    3.2 桑黄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筛选与优化第25-32页
        3.2.1 固态发酵培养基基质的筛选第25-26页
        3.2.2 基质比的确定第26-27页
        3.2.3 固液比的确定第27-28页
        3.2.4 添加CaO或CaCO_3对桑黄固态发酵的影响第28-29页
        3.2.5 接种量的确定第29页
        3.2.6 填装量对桑黄固态发酵的影响第29-30页
        3.2.7 桑黄固态培养基正交优化第30-32页
    3.3 桑黄多糖醇沉浓度的确定第32-35页
        3.3.1 固态发酵桑黄多糖醇沉浓度的确定第32-34页
        3.3.2 野生桑黄子实体多糖醇沉浓度的确定第34-35页
    3.4 标准曲线第35-37页
        3.4.1 葡萄糖标准曲线第35-36页
        3.4.2 蛋白质标准曲线第36-37页
    3.5 桑黄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第37-40页
        3.5.1 固态发酵桑黄多糖提取工艺的正交优化第37-38页
        3.5.2 野生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的正交优化第38-40页
    3.6 多糖纯度鉴定第40页
    3.7 多糖分子量测定第40页
    3.8 红外光谱分析第40-42页
    3.9 单糖组分分析第42-43页
    3.10 体外抗肿瘤实验第43页
4 讨论第43-47页
    4.1 桑黄液态种子培养基的研究第44页
    4.2 桑黄固态发酵的研究第44页
    4.3 桑黄多糖浸提工艺的研究第44-45页
    4.4 桑黄多糖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第45页
    4.5 体外抗肿瘤实验第45-46页
    4.6 下一步研究方向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硫化处理对Pt系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二氮氧化喹喔啉乙酮-烃氧磷酰腙及取代硫酰胺的合成与除草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