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核反应堆工程论文--反应堆部件及其设计、制造论文--回路及其设备论文

核主泵地震谱响应及转子临界转速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引言第13-15页
    1.1 课题来源第15-17页
        1.1.1 300MW 核电站轴封式核主泵抗震分析项目第15-16页
        1.1.2 973 项目《核主泵制造的关键科学问题》——转子组件超长使役特性第16-17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5页
        1.3.1 核主泵的种类第17-19页
        1.3.2 核主泵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3 抗震分析方法第21-22页
        1.3.4 临界转速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25-27页
第二章 轴封式核主泵的建模第27-41页
    2.1 轴封式核主泵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第27-33页
        2.1.1 主泵模型的建立第27-30页
        2.1.2 电机模型的建立第30-31页
        2.1.3 实体模型的导入第31-33页
    2.2 轴封式核主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3-40页
        2.2.1 实体单元第33-35页
        2.2.2 MPC184 及COMBIN14 单元第35页
        2.2.3 约束方程第35-36页
        2.2.4 销连接处理方法第36页
        2.2.5 核主泵有限元模型第36-40页
    2.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轴封式核主泵模态分析第41-47页
    3.1 模态分析理论第41-43页
        3.1.1 模态分析计算理论第41-42页
        3.1.2 模态阶数的提取第42-43页
    3.2 模态分析过程第43-44页
        3.2.1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43-44页
        3.2.2 求解类型第44页
        3.2.3 模态提取第44页
    3.3 模态分析结果第44-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轴封式核主泵地震响应谱分析第47-63页
    4.1 反应谱理论第47-51页
        4.1.1 反应谱基本原理第47-49页
        4.1.2 反应谱组合第49-50页
        4.1.3 地震谱分析原理第50-51页
    4.2 地震谱输入第51-53页
    4.3 地震谱响应分析第53-55页
        4.3.1 模态分析第53-54页
        4.3.2 谱分析第54页
        4.3.3 模态扩展第54页
        4.3.4 模态合并第54-55页
        4.3.5 后处理读取结果第55页
    4.4 OBE 地震响应分析第55-58页
        4.4.1 水平方向OBE 地震响应分析第55-56页
        4.4.2 垂直方向OBE 地震响应分析第56-57页
        4.4.3 OBE 地震总响应分析第57-58页
    4.5 SSE 地震响应分析第58-60页
        4.5.1 水平方向SSE 地震响应分析第58页
        4.5.2 垂直方向SSE 地震响应分析第58-60页
        4.5.3 SSE 地震总响应分析第60页
    4.6 结果分析比较第60-62页
    4.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轴封式核主泵静力学分析第63-74页
    5.1 运行工况及事故分类第63-64页
        5.1.1 正常运行和运行瞬变第63页
        5.1.2 中等概率事件第63-64页
        5.1.3 稀有工况第64页
        5.1.4 极限事故第64页
    5.2 工况组合第64-65页
    5.3 静力学分析输入载荷第65-66页
        5.3.1 泵壳的内压第65页
        5.3.2 泵壳进出口接管载荷第65页
        5.3.3 温度载荷第65-66页
    5.4 泵壳热分析第66-67页
    5.5 核主泵机组静力分析第67-70页
        5.5.1 异常工况下静力分析第67-68页
        5.5.2 设计工况下静力分析第68-69页
        5.5.3 极限事故工况下静力分析第69-70页
    5.6 结果分析及安全评价第70-73页
        5.6.1 安全评定准则第71-72页
        5.6.2 承压部件的安全评价第72页
        5.6.3 电机部件的安全评价第72-73页
    5.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屏蔽式核主泵转子干湿临界转速分析方法研究第74-89页
    引言第74页
    6.1 基本原理第74-76页
        6.1.1 临界转速概念第74-75页
        6.1.2 流固耦合概念第75-76页
    6.2 转子系统模型的建立第76-78页
        6.2.1 转子三维模型的建立第76-77页
        6.2.2 内部流场模型的建立第77-78页
    6.3 基于CFX 的转子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第78-80页
        6.3.1 CFX-Pre 前处理第78-79页
        6.3.2 CFX-Solver 计算第79页
        6.3.3 CFX-Post 后处理第79-80页
    6.4 转子的临界转速分析第80-82页
        6.4.1 转子干临界转速分析第80-81页
        6.4.2 转子湿临界转速分析第81-82页
    6.5 转子临界转速试验第82-88页
        6.5.1 临界转速试验台架及测量装置第82页
        6.5.2 基于LABVIEW 的转子临界转速的采集系统设计第82-85页
        6.5.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85-88页
    6.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89-91页
    7.1 主要结论第89-90页
    7.2 研究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附录1 固有频率及振型图第94-98页
附录2 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楼面SSE 反应谱第98-101页
附录3 地震响应谱分析结果第101-107页
附录4 静力分析结果第107-110页
附录5 符号与标记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12-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持续施工的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新型无粘结剂成型活性炭的吸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