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分支科学论文--福利经济学论文

非线性定价的社会福利影响研究--基于非对称双寡头市场的分析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1 导论第17-26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7-2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7-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2 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第21-24页
        1.2.1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22页
        1.2.2 研究框架第22-24页
    1.3 本文的贡献第24-26页
2 定价理论的一个批评性回顾第26-47页
    2.1 从“最优”定价到次优定价第26-34页
        2.1.1 “最优”定价方式第26-27页
        2.1.2 对边际成本定价方式的修正第27-29页
        2.1.3 次优定价方式第29-34页
    2.2 非线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第34-44页
        2.2.1 非线性定价的基本问题第34-38页
        2.2.2 非线性定价理论的发展第38-42页
        2.2.3 关于非线性定价福利影响的研究第42-44页
    2.3 小结第44-47页
3 非对称双寡头垄断市场基本分析框架第47-69页
    3.1 社会福利的研究方法第47-55页
        3.1.1 福利的界定第48-50页
        3.1.2 福利的改进第50-52页
        3.1.3 福利的计量问题第52-55页
    3.2 非对称性双寡头垄断企业特征第55-56页
        3.2.1 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第55页
        3.2.2 同质产品第55页
        3.2.3 非对称的企业规制政策第55-56页
    3.3 消费者的异质性特征(θ参数)第56-60页
        3.3.1 消费者类型参数(consumer type parameter)第56-58页
        3.3.2 需求档案函数(Demand profile function)第58-60页
    3.4 企业定价方案的选择第60-64页
        3.4.1 线性定价方式第60-61页
        3.4.2 非线性定价方式第61-64页
    3.5 基本假设与模型第64-68页
    3.6 小结第68-69页
4 线性定价方式的福利分析第69-81页
    4.1 非对称双寡头垄断企业的线性定价均衡第69-75页
        4.1.1 线性定价的均衡市场格局第70-71页
        4.1.2 线性均衡价格与垄断价格的比较第71-72页
        4.1.3 线性均衡价格与边际成本的比较第72页
        4.1.4 线性定价的博弈均衡分析第72-75页
    4.2 线性定价的福利结果计算第75-80页
        4.2.1 线性定价方式下的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第75-76页
        4.2.2 线性定价方式下的福利结果第76-80页
    4.3 小结第80-81页
5 非线性定价的社会福利分析第81-108页
    5.1 非对称双寡头垄断企业的非线性定价均衡第82-92页
        5.1.1 双寡头企业的非线性价格组合分析第83-84页
        5.1.2 消费者对p和E的敏感性分析第84-85页
        5.1.3 非线性定价的均衡市场格局(市场分割)第85-88页
        5.1.4 非线性定价的博弈均衡分析第88-90页
        5.1.5 非线性均衡价格与垄断价格的比较第90-91页
        5.1.6 非线性均衡价格与边际成本的比较第91-92页
    5.2 非线性定价的福利结果计算第92-96页
        5.2.1 非线性定价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第92-94页
        5.2.2 非线性定价方式下的福利结果第94-96页
    5.3 非线性定价的福利缺陷:“消费量陷阱”第96-106页
        5.3.1 “消费量陷阱”第96-98页
        5.3.2 消费者决策路径与“消费量陷阱”第98-102页
        5.3.3 “消费量陷阱”损失及福利改进第102-106页
    5.4 小结第106-108页
6 非线性定价与线性定价的福利比较分析第108-127页
    6.1 生产者福利比较分析第109-117页
        6.1.1 成本优势企业(企业2)的福利变动分析第109-113页
        6.1.2 成本劣势企业(企业1)的福利变动分析第113-115页
        6.1.3 生产者总福利的变动分析第115-117页
    6.2 消费者福利比较分析第117-124页
        6.2.1 高端消费者的福利变动分析第118-119页
        6.2.2 低端消费者的福利变动分析第119-122页
        6.2.3 消费者总福利的变动分析第122-124页
    6.3 社会总福利比较分析第124-125页
    6.4 小结第125-127页
7 研究结论与政策意义第127-138页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第127-131页
        7.1.1 市场均衡第127-128页
        7.1.2 “消费量陷阱”第128-129页
        7.1.3 福利比较第129-130页
        7.1.4 福利剥夺第130-131页
    7.2 政策意义第131-136页
        7.2.1 差别价格规制:“非线性定价”与“价格歧视”第131-132页
        7.2.2 引入竞争机制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第132-134页
        7.2.3 保证对最低类型消费者的供应,承担普遍服务义务第134页
        7.2.4 把握市场特点,放开非线性定价规制,增进社会福利第134-135页
        7.2.5 维护市场主体间的公平第135-136页
    7.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6页
后记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意义争夺与共享--一种历史过程的考察
下一篇:长间隙放电特性试验研究及在防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