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

隧道工程稳定可靠度计算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4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5-18页
    1.3 隧道工程稳定性分析的主要力学模式概述第18-21页
        1.3.1 结构力学计算模式第18-19页
        1.3.2 岩体力学计算模式第19-21页
    1.4 工程结构稳定可靠度计算的主要方法研究现状第21-31页
        1.4.1 基于概率的结构可靠度第21-28页
        1.4.2 基于非概率的结构可靠度分析第28-31页
    1.5 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在隧道工程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第31-40页
        1.5.1 隧道概率可靠度计算方法第33-39页
        1.5.2 隧道非概率可靠度计算方法第39-40页
    1.6 本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第40-44页
第2章 稳定可靠指标的差分求解第44-68页
    2.1 引言第44-45页
    2.2 锚喷支护极限状态分析第45-53页
        2.2.1 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第45-48页
        2.2.2 最小围岩压力与锚喷支护阻力确定第48-53页
        2.2.3 锚喷支护隧道结构极限状态方程第53页
    2.3 基于差分求导的可靠度计算第53-62页
        2.3.1 一次二阶矩法基本原理第53-56页
        2.3.2 功能函数差分求导第56-57页
        2.3.3 可靠指标求解第57-60页
        2.3.4 可靠指标求解注意事项第60-61页
        2.3.5 靠指标计算流程第61-62页
    2.4 工程实例分析第62-67页
        2.4.1 工程概况第62页
        2.4.2 分析过程及结果第62-67页
    2.5 小结第67-68页
第3章 考虑随机参数分布特征的偏度矫正第68-95页
    3.1 引言第68-69页
    3.2 基于围岩变形的功能函数第69-76页
        3.2.1 信息化设计与围岩变形第69-71页
        3.2.2 隧道稳定性的变形判别第71-74页
        3.2.3 功能函数的建立第74-75页
        3.2.4 围岩变形的位移限值统计分析第75-76页
    3.3 可靠度计算的经典响应面法第76-80页
    3.4 取样过程与随机参数分布特征第80-85页
        3.4.1 试验点选取过程第80页
        3.4.2 统计矩基本内容第80-82页
        3.4.3 取样方式的不足第82-83页
        3.4.4 随机参数统计分布特征简介第83-85页
    3.5 取样过程偏度矫正第85-90页
        3.5.1 Rosenblueth法基本原理第86-89页
        3.5.2 偏度矫正实施方法第89-90页
        3.5.3 偏度矫正后的可靠度求解过程第90页
    3.6 工程实例分析第90-94页
        3.6.1 实例概况第91-92页
        3.6.2 分析简述第92-94页
    3.7 小结第94-95页
第4章 参数耦合及重要程度的模型优化第95-124页
    4.1 引言第95-96页
    4.2 序列响应面法求解的前提第96-98页
    4.3 参数耦合作用分析第98-104页
        4.3.1 多项式模型的因素间相互作用第99-101页
        4.3.2 耦合作用对可靠度计算的影响第101-104页
    4.4 基于参数重要程度的模型优化第104-115页
        4.4.1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基本理论第104-111页
        4.4.2 回归系数确定方法第111页
        4.4.3 重要程度显著性判别的模型优化第111-115页
    4.5 基于参数范围约束的可靠指标求解第115-116页
    4.6 可靠度计算实施过程第116-117页
    4.7 工程实例分析第117-123页
        4.7.1 概况第117-118页
        4.7.2 分析过程第118-122页
        4.7.3 对比分析第122-123页
    4.8 小结第123-124页
第5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均匀设计的建模第124-160页
    5.1 引言第124-125页
    5.2 隧道功能函数主要构建方法的局限性分析第125-130页
        5.2.1 响应面函数表达形式第125-127页
        5.2.2 试验样本点选取方式第127-130页
    5.3 功能函数构建的基本思路第130-131页
    5.4 支持向量机拟合方法概述第131-137页
        5.4.1 理论基础第132-134页
        5.4.2 拟合过程第134-137页
    5.5 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基本原理第137-141页
        5.5.1 设计表的构成第138-140页
        5.5.2 使用表的构成第140-141页
    5.6 可靠度分析的功能函数构建方法实施步骤第141-142页
    5.7 验证与分析第142-159页
        5.7.1 计算举例第142-145页
        5.7.2 工程算例第145-152页
        5.7.3 工程实例第152-156页
        5.7.4 讨论分析第156-159页
    5.8 小结第159-160页
第6章 稳定可靠鲁棒性分析模型第160-182页
    6.1 引言第160-161页
    6.2 基于概率模型的隧道可靠度方法局限性分析第161-164页
        6.2.1 参数特征的描述问题第161-162页
        6.2.2 可靠度计算的准确性问题第162-163页
        6.2.3 可靠度的表达方式问题第163页
        6.2.4 不确定性处理的理念问题第163-164页
    6.3 可靠性分析的鲁棒性思想第164-166页
        6.3.1 基本内容第164-165页
        6.3.2 现有隧道及地下工程鲁棒可靠性分析存在的问题第165-166页
    6.4 Info-Gap理论概述第166-170页
        6.4.1 基本特点第166-167页
        6.4.2 理论基础第167-170页
    6.5 隧道稳定可靠度的Info-Gap鲁棒性分析模型第170-174页
        6.5.1 输出响应的普遍模型第170页
        6.5.2 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Info-Gap描述方式第170-172页
        6.5.3 鲁棒函数及鲁棒可靠指标第172-174页
    6.6 工程实例验证与分析第174-180页
        6.6.1 软岩隧道锚喷支护承载拱力学模式第174-175页
        6.6.2 工程概况第175页
        6.6.3 鲁棒性分析流程第175-176页
        6.6.4 计算结果及验证第176页
        6.6.5 分析与讨论第176-180页
    6.7 小结第180-182页
结论第182-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206页
致谢第206-20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第208-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NAi沉默COX-2对HSC细胞动力学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面向高维和不平衡数据分类的集成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