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毛尖紫萼藓GH39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克隆、表达载体构建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21页
    1.1 毛尖紫萼藓简介第12页
    1.2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第12-16页
        1.2.1 植物抗旱的形态学机制第13-14页
        1.2.2 植物耐旱的生理、生化作用机制第14-16页
    1.3 谷胱氨肽-S-转移酶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1.4 苔藓植物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1 苔藓植物在国内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1.4.2 苔藓植物国外研究进展第18-20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2 毛尖紫萼藓 GST 基因 GH394 的 3′-RACE 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1-51页
    2.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第21-24页
        2.1.1 植物材料、实验菌株与克隆载体第21页
        2.1.2 实验所用试剂及药品配制第21-23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3-24页
        2.1.4 分析软件及网站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0页
        2.2.1 总 RNA 的提取第24页
        2.2.2 总 RNA 的纯化第24-25页
        2.2.3 cDNA 第一链的合成第25-26页
        2.2.4 3′-RACE 引物设计第26页
        2.2.5 3′-RACE 反应第26-27页
        2.2.6 3′-RACE 的 PCR 扩增产物胶回收第27页
        2.2.7 连接转化第27-29页
        2.2.8 重组质粒的提取第29-30页
        2.2.9 测序第30页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0-31页
        2.3.1 ORF 的查找分析第30页
        2.3.2 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第30页
        2.3.3 氨基酸二级结构的预测第30页
        2.3.4 氨基酸三维结构预测第30页
        2.3.5 基因家族预测第30页
        2.3.6 GH394 基因的保守区、功能位点及疏水性分析第30页
        2.3.7 GH394 基因蛋白跨膜区域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第30-31页
        2.3.8 序列同源性和相似性搜索第31页
        2.3.9 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建立第31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1-49页
        2.4.1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第31-32页
        2.4.2 反转录合成 cDNA 结果检测第32-33页
        2.4.3 3′-RACE 结果第33-34页
        2.4.4 GH394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4-49页
    2.5 讨论第49-51页
3 pMD-GH394 克隆载体构建第51-61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51页
        3.1.1 主要试剂及载体第51页
        3.1.2 试验材料第51页
    3.2 实验方法第51-54页
        3.2.1 酶切位点的选择第51页
        3.2.2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GH394 的获得第51-52页
        3.2.3 PCR 扩增反应第52页
        3.2.4 目的条带与 T 载体的连接第52页
        3.2.5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2页
        3.2.6 连接产物转化及阳性菌株的筛选第52-53页
        3.2.7 测序第53页
        3.2.8 pMD18T-GH394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双酶切第53页
        3.2.9 阳性克隆菌种的保藏第53-5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3.3.1 酶切位点的分析第54-55页
        3.3.2 PCR 扩增反应第55-56页
        3.3.3 pMD18T-GH394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56页
        3.3.4 阳性转化菌株的筛选第56-57页
        3.3.5 测序结果的分析第57-58页
        3.3.6 pMD18T-GH394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第58-59页
    3.4 讨论第59-61页
4 pRI 101-AN-GH394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1-68页
    4.1 材料第61页
        4.1.1 质粒载体及菌株第61页
        4.1.2 酶及试剂第61页
    4.2 实验方法第61-64页
        4.2.1 pRI 101-AN DNA 载体的双酶切第61页
        4.2.2 目的片段与载体片段的连接第61-62页
        4.2.3 pRI 101-AN- GH394 载体质粒的修复转化及阳性菌株的筛选第62页
        4.2.4 pRI 101-AN- GH394 表达载体质粒的提取第62-63页
        4.2.5 根癌农杆菌 GV310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3页
        4.2.6 pRI 101-AN- GH394 表达载体工程菌的制备第63-64页
        4.2.7 阳性检测第6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4-66页
        4.3.1 (pRI 101-AN- GH394)及 GV3101(pRI 101-AN- GH394)的获得第64-66页
    4.4 讨论第66-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萃取技术的罗丹明B分光光度检测新方法研究
下一篇:陕西地区出土2200年前人颌骨及牙齿的形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