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45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第14-2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关键概念的界定第15-19页
        1.2.3 研究问题第19-20页
        1.2.4. 研究意义第20-22页
    1.3 文献综述第22-33页
        1.3.1 国内文献综述第22-27页
        1.3.2 国外文献综述第27-32页
        1.3.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第32-3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3-42页
        1.4.1 研究方法第33-39页
        1.4.2 本文技术路线与研究过程第39-42页
    1.5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第42-45页
第二章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和融入程度研究第45-63页
    2.1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第45-49页
    2.2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相对于汉族的特殊性第49-52页
        2.2.1 宗教信仰的特殊性第49-50页
        2.2.2 饮食习惯方面的特殊性第50-51页
        2.2.3 其它生活习惯的特殊性第51-52页
    2.3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城市生活融入程度第52-59页
        2.3.1 参与市场活动及就业的情况第52-53页
        2.3.2 参与民族活动的情况第53-54页
        2.3.3 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情况第54-55页
        2.3.4 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情况第55-57页
        2.3.5 城市市民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情况第57-58页
        2.3.6 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情况第58页
        2.3.7 少数民族抱团现象第58页
        2.3.8 普通问题民族化现象第58-59页
    2.4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在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59-62页
    2.5 小结第62-63页
第三章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演变的研究第63-75页
    3.1 早期的放任阶段第63-65页
    3.2 由政府部门单一主导的时期第65-68页
        3.2.1 政府部门的介入第65-66页
        3.2.2 政府管理乏力第66-68页
    3.3 新的方式: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的探索阶段第68-75页
        3.3.1 政府定位的调整第68-72页
        3.3.2 市场作用的发挥第72-73页
        3.3.3 社会力量的参与第73-75页
第四章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研究第75-89页
    4.1 政府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第75-80页
        4.1.1 人大的角色和作用第76页
        4.1.2 政协的角色和作用第76页
        4.1.3 党委的角色和作用第76-77页
        4.1.4 政府的角色和作用第77-78页
        4.1.5 专职民族工作部门的角色和作用第78-79页
        4.1.6 相关职能部门的角色与作用第79-80页
        4.1.7 民族地区驻深圳市的办事处第80页
    4.2 社会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关系第80-85页
        4.2.1 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第80-81页
        4.2.2 深圳市伊斯兰教协会第81页
        4.2.3 社工服务机构第81-84页
        4.2.4 居民自治组织第84-85页
        4.2.5 其他社会组织第85页
    4.3 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第85-89页
        4.3.1 普通企业第85-86页
        4.3.2 民族特色企业第86-88页
        4.3.3 个体经营市场第88-89页
第五章 对深圳模式的概括第89-96页
    5.1 价值理念第91页
    5.2 体制框架第91-93页
    5.3 运行机制第93-95页
    5.4 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国内外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的比较与启示第96-121页
    6.1 国外少数民族管理方式和启示第96-111页
        6.1.1 美国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第97-100页
        6.1.2 加拿大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第100-105页
        6.1.3 前苏联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第105-109页
        6.1.4 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管理方式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第109-111页
    6.2 国内其他省、市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和启示第111-121页
        6.2.1 上海的做法:固基础、抓重点、促互动的网络化管理方式第111-115页
        6.2.2 北京的做法:以点带面,创建民族街区第115-117页
        6.2.3 武汉的做法:以服务为中心,创新体制机制第117-118页
        6.2.4 广东的做法: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的长效机制第118页
        6.2.5 关于各管理方式特征的分析第118-121页
第七章 少数人权利和治理视角下的散居少数民族治理模式第121-135页
    7.1 少数人权利理论与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第121-126页
        7.1.1 少数人权利理论的观点第121-124页
        7.1.2 少数人权利理论对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适用性探讨第124-126页
        7.1.3 对少数人权利保障途径的要求:法律途径与组织途径第126页
    7.2 治理理论与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第126-129页
        7.2.1 治理理论的观点第126-128页
        7.2.2 治理理论对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意义第128-129页
    7.3 基于理论的模式构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合作网络治理第129-135页
        7.3.1 价值理念的构建第129-130页
        7.3.2 体制框架的构建第130-131页
        7.3.3 运行机制的构建第131-135页
第八章 对深圳模式的完善第135-149页
    8.1 深圳模式的不足第135-139页
        8.1.1 法制建设滞后与执法不严并存第135-137页
        8.1.2 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第137-138页
        8.1.3 少数民族利益表达与沟通渠道不畅第138页
        8.1.4 小结第138-139页
    8.2 深圳市所具备的条件第139-142页
        8.2.1 法制环境较为完备第140页
        8.2.2 政府运作相对规范第140-141页
        8.2.3 社会组织逐步壮大第141-142页
        8.2.4 居民自治发展迅速第142页
        8.2.5 市场机制日趋成熟第142页
    8.3 深圳模式的完善:法制约束下的合作治理第142-149页
        8.3.1 夯实法制基础:推动修法立法进程,强化全社会法制意识第143-144页
        8.3.2 完善政府管理:改善机构设置,加强跨界协调第144-145页
        8.3.3 做大社会组织:整合资源构建社区民族服务平台第145-147页
        8.3.4 强化市场引导:让少数民族按市场规则发展第147-149页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第149-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7页
附录 1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的部分编码第157-171页
附录 2 访谈对象清单和访谈提纲第171-172页
附录 3 访谈记录及编码节选第172-213页
附录 4 基本情况表第213-217页
附录 5 受访者提供的有关资料清单第217-21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18-219页
致谢第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亚铜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光催化和光电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