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页 |
第一章 淫羊藿苷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 第21-39页 |
1. 绪言 | 第21-22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 药品与试剂 | 第22-24页 |
2.2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2.3 急性结肠炎的诱导与评价 | 第24-25页 |
2.4 结肠组织总RNA的提取与逆转录 | 第25-26页 |
2.5 定量PCR(Q-PCR) | 第26页 |
2.6 结肠匀浆蛋白的提取与定量 | 第26页 |
2.7 ELISA检测结肠匀浆蛋白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 第26-27页 |
2.8 胞内染色检测IFN-γ与IL-17A表达 | 第27页 |
2.9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第27页 |
2.10 Bandscan灰度分析 | 第27-28页 |
2.11 免疫组化 | 第28页 |
2.12 统计分析 | 第28页 |
3. 结果 | 第28-34页 |
3.1 淫羊藿苷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疾病发展 | 第28-30页 |
3.2 淫羊藿苷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病理变化 | 第30-31页 |
3.3 淫羊藿苷下调结肠炎小鼠的结肠组织中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 | 第31-32页 |
3.4 淫羊藿苷降低结肠炎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中Th1与Th17细胞亚群所占比例 | 第32-33页 |
3.5 淫羊藿苷下调结肠样本中炎症相关转录因子的磷酸化水平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6页 |
5. 小结 | 第3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二章 淫羊藿苷改善小鼠结肠炎的机制 | 第39-57页 |
1. 绪言 | 第39-4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2.1 药品与试剂 | 第40-41页 |
2.2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2.3 小鼠淋巴结细胞的制备 | 第41页 |
2.4 Con A致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第41-42页 |
2.5 细胞毒试验 | 第42页 |
2.6 活化T细胞表面标志物CD25与CD69的检测 | 第42页 |
2.7 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T细胞凋亡 | 第42页 |
2.8 PI单染检测T细胞周期 | 第42-43页 |
2.9 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 第43页 |
2.10 Q-PCR | 第43页 |
2.11 蛋白提取、定量、免疫印迹与灰度分析 | 第43-44页 |
2.12 免疫荧光 | 第44页 |
2.13 统计分析 | 第44页 |
3. 结果 | 第44-52页 |
3.1 淫羊藿苷抑制Con A活化的T细胞的增殖 | 第44-45页 |
3.2 淫羊藿苷抑制Con A刺激导致的T细胞活化 | 第45-47页 |
3.3 淫羊藿苷促进活化T细胞的凋亡 | 第47页 |
3.4 淫羊藿苷不影响活化T细胞的细胞周期 | 第47-48页 |
3.5 淫羊藿苷抑制活化的T细胞分泌促炎因子 | 第48-49页 |
3.6 淫羊藿苷抑制Th1/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 | 第49-50页 |
3.7 淫羊藿苷抑制T细胞中STAT1和STAT3磷酸化 | 第50-51页 |
3.8 淫羊藿苷在体内实验中下调结肠组织中浸润的CD4~+T细胞的STAT1和STAT3的磷酸化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5. 小结 | 第54-5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附录1: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附录2:主要缩略语表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