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2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外元学习的理论研究概述 | 第10-18页 |
1.2.1 元认知概述 | 第10-13页 |
1.2.2 元学习能力的概念 | 第13-17页 |
1.2.3 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 第17-18页 |
1.3 国内有关元学习理论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0-2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2.1 调查对象 | 第22页 |
2.2 具体方法 | 第22-26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2.2.2 概念分析法 | 第22页 |
2.2.3 专家访谈法 | 第22页 |
2.2.4 问卷调查法 | 第22-25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2页 |
3.1 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26-28页 |
3.1.1 学习与元学习 | 第26-27页 |
3.1.2 元学习与元认知 | 第27页 |
3.1.3 元学习能力与元学习 | 第27-28页 |
3.2 元学习能力的界定和构成 | 第28-29页 |
3.2.1 元学习能力的界定 | 第28页 |
3.2.2 元学习能力的构成 | 第28-29页 |
3.3 元学习能力培养对体育学习的价值体现 | 第29-34页 |
3.3.1 满足大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 | 第29-30页 |
3.3.2 提升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的补充 | 第30-31页 |
3.3.3 建构大学生体育教学观的要求 | 第31-34页 |
3.4 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元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3.4.1 大学生总体元学习能力 | 第34-35页 |
3.4.2 元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 第35-37页 |
3.4.3 元学习能力的年级差异 | 第37-38页 |
3.5 体育教学中影响大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3.5.1 大学生体育元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观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3.5.2 大学生体育元学习能力培养的客观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4 大学体育教学中元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 第42-53页 |
4.1 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元学习水平 | 第42-43页 |
4.2 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 第43-45页 |
4.3 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 第45-48页 |
4.3.1 目标导学法 | 第45-46页 |
4.3.2 自我提问单法 | 第46-47页 |
4.3.3 归纳整理法 | 第47-48页 |
4.4 引导学生适合的学习归因 | 第48-50页 |
4.5 确立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 | 第50-51页 |
4.6 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 第51-53页 |
5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