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生物传感器的简介 | 第11-16页 |
1.1.1 光学生物传感器 | 第11-14页 |
1.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4-16页 |
1.2 核酸等温循环放大技术 | 第16-21页 |
1.2.1 核酸杂交链式反应放大技术 | 第16-17页 |
1.2.2 核酸内切酶和聚合酶介导的链置换扩增技术 | 第17-19页 |
1.2.3 基于核酸外切酶的放大技术 | 第19-21页 |
1.3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介绍 | 第21-22页 |
1.3.1 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 | 第22页 |
1.4 本论文的工作构想 | 第22-24页 |
第2章 基于核酸杂交链式反应放大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γ型干扰素的测定 | 第24-33页 |
2.1 前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2.2.2 金电极的预处理和捕获探针的固定 | 第26页 |
2.2.3 IFN-γ的电化学检测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27页 |
2.3.2 电极表面固定化的表征 | 第27-28页 |
2.3.3 识别探针用量的优化 | 第28-30页 |
2.3.4 HCR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30页 |
2.3.5 IFN-γ的定量分析 | 第30-32页 |
2.3.6 选择性分析 | 第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切刻内切酶介导的循环酶切放大技术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 第33-41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3.2.2 凝血酶的检测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35-36页 |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6-39页 |
3.3.3 凝血酶的定量分析 | 第39-40页 |
3.3.4 选择性分析 | 第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基于外切酶 III 循环酶切放大技术和氧化石墨烯平台的溶菌酶检测方法 | 第41-50页 |
4.1 前言 | 第41-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2页 |
4.2.2 溶菌酶的荧光检测 | 第42-43页 |
4.2.3 电泳分析 | 第43页 |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3-48页 |
4.3.1 实验原理 | 第43-44页 |
4.3.2 凝胶电泳分析 | 第44-45页 |
4.3.3 发夹探针的优化 | 第45-46页 |
4.3.4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46-47页 |
4.3.5 酶浓度的优化 | 第47页 |
4.3.6 溶菌酶的定量分析 | 第47-48页 |
4.3.7 选择性分析 | 第48页 |
4.4 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