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縮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5页 |
一、资料和方法 | 第15-21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1 一般情况 | 第15页 |
1.2 病例选择与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2 仪器 | 第16页 |
3 方法 | 第16-18页 |
3.1 计算体质指数(BMI) | 第16页 |
3.2 多导睡眠监测检查 | 第16-17页 |
3.3 OSAHS诊断标准 | 第17页 |
3.4 ESS问卷调查 | 第17-18页 |
3.5 重度OSAHS患者阻塞平面的确定 | 第18页 |
3.5.1 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及Muller实验 | 第18页 |
3.5.2 判定标准 | 第18页 |
3.6 鼻功能测试 | 第18-19页 |
3.6.1 环境要求 | 第18-19页 |
3.6.2 鼻声反射测试 | 第19页 |
3.6.3 鼻阻力测试 | 第19页 |
3.6.4 鼻呼吸量测试 | 第19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19-21页 |
二、结果 | 第21-25页 |
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21-22页 |
2 重度OSAHS患者检查结果分析 | 第22-23页 |
2.1 重度OSAHS患者体重分类 | 第22页 |
2.2 重度OSAHS患者嗜睡程度分类 | 第22页 |
2.3 重度OSAHS患者阻塞平面检测结果 | 第22-23页 |
3 重度OSAHS患者与对照组鼻功能测量结果比较 | 第23-24页 |
3.1 鼻声反射测量结果比较 | 第23页 |
3.2 鼻阻力测量结果比较 | 第23-24页 |
3.3 鼻呼吸量测量结果比较 | 第24页 |
4 重度OSAHS组鼻功能测量结果与PSG指标、ESS评分、BMI各参数间相关分析 | 第24-25页 |
三、讨论 | 第25-32页 |
1 OSAHS的发病机制 | 第25-27页 |
1.1 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 | 第25页 |
1.2 上气道神经肌肉调节功能异常 | 第25-26页 |
1.3 内分泌紊乱 | 第26页 |
1.4 炎症反应 | 第26-27页 |
2 重度OSAHS的特点 | 第27页 |
3 鼻阻塞与OSAHS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4 重度OSAHS患者鼻通气功能的变化 | 第28-30页 |
4.1 重度OSAHS患者鼻阻力增高 | 第28-29页 |
4.2 重度OSAHS患者鼻呼吸量及鼻呼吸量差异比增加 | 第29页 |
4.3 重度OSAHS患者鼻腔容积减小 | 第29-30页 |
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0页 |
6 小结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41页 |
综述 | 第41-58页 |
OSAHS上气道阻塞定位诊断的研究进展 | 第41-5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