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内分泌腺肿瘤论文--垂体肿瘤论文

不同累计剂量溴隐亭治疗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观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2-19页
    2.1 研究对象第12页
    2.2 研究方法第12-19页
        2.2.1 纳入标准第12页
        2.2.2 资料收集第12-13页
        2.2.3 治疗情况第13-14页
        2.2.4 分组情况第14-17页
        2.2.5 疗效评价第17-18页
        2.2.6 不良反应评定第18页
        2.2.7 统计分析第18-19页
第三章 结果第19-37页
    3.1 一般情况及治疗效果第19-23页
        3.1.1 一般情况第19页
        3.1.2 临床表现及缓解情况第19-21页
        3.1.3 初诊激素检查结果及泌乳素下降情况第21-22页
        3.1.4 影像学表现及肿瘤缩小情况第22-23页
    3.2 累计剂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第23-25页
    3.3 肿瘤大小及侵袭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第25-30页
        3.3.1 三组不同时间点泌乳素下降率比较第25-28页
        3.3.2 三组不同时间点肿瘤缩小率比较第28-30页
    3.4 巨大多向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特征第30-34页
        3.4.1 初诊时肿瘤大小、泌乳素水平与侵袭方向数的关系第30-31页
        3.4.2 A组患者服药后肿瘤前后、左右、上下径线缩小速度比较第31-32页
        3.4.3 肿瘤常见侵袭方向与治疗后残余情况第32-34页
    3.5 初诊月经紊乱-闭经患者激素水平差异第34-35页
    3.6 溴隐亭治疗泌乳素腺瘤的不良反应第35-37页
第四章 讨论第37-43页
    4.1 影响溴隐亭治疗泌乳素腺瘤的因素第37-40页
        4.1.1 溴隐亭治疗泌乳素腺瘤的整体评价第37页
        4.1.2 累计剂量对泌乳素下降的影响第37-38页
        4.1.3 肿瘤大小及侵袭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第38-40页
    4.2 巨大多向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特点第40-42页
        4.2.1 一般情况第40页
        4.2.2 临床表现第40-41页
        4.2.3 肿瘤大小、泌乳素高低、侵袭方向数的关系第41页
        4.2.4 溴隐亭治疗巨大多向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特点第41-42页
    4.3 性激素、泌乳素与月经紊乱-闭经的关系第42-43页
第五章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综述第47-60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C-CIK联合TACE和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下一篇:口腔鳞状细胞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FAK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