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负载的一体化逻辑承载网构建方法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插图索引第9-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3 本文研究工作第15页
    1.4 文章的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一体化逻辑承载网络概述第17-33页
    2.1 网络虚拟化发展第17-23页
        2.1.1 历史发展第17-20页
        2.1.2 虚拟网构建考虑因素第20-21页
        2.1.3 虚拟网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1-23页
    2.2 一体化网络体系概述第23-29页
        2.2.1 体系结构概述第23-25页
        2.2.2 构件化的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第25-29页
    2.3 逻辑承载网构建常用算法第29-32页
        2.3.1 数学描述第29-30页
        2.3.2 贪心式节点映射算法第30页
        2.3.3 基于中心度的节点映射算法第30-31页
        2.3.4 K 短路径链路映射算法第31-32页
        2.3.5 多商品流映射算法第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节点负载的一体化逻辑承载网构建方法第33-46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最小节点负载优先映射策略第33-37页
        3.2.1 策略原理第33-36页
        3.2.2 策略流程第36-37页
    3.3 基于最小节点负载优先的承载网构建方法第37-39页
    3.4 仿真实验及分析第39-44页
        3.4.1 仿真实验平台第39-40页
        3.4.2 参数设置第40-41页
        3.4.3 实验结果分析第41-44页
    3.5 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基于链路负载的一体化逻辑承载网构建方法第46-55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链路负载均衡映射策略第46-49页
        4.2.1 策略原理第46-48页
        4.2.2 策略流程第48-49页
    4.3 基于链路负载均衡的承载网构建方法第49-50页
    4.4 仿真实验及分析第50-54页
        4.4.1 参数设置第50-51页
        4.4.2 实验结果分析第51-54页
    4.5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一体化逻辑承载网实现方案第55-60页
    5.1 承载网分层构建机制第55-57页
        5.1.1 请求构建格式及数据交互第55-56页
        5.1.2 请求流程第56-57页
    5.2 承载网构建平台功能模块设计第57-59页
        5.2.1 主要映射表设计第57-58页
        5.2.2 功能模块设计第58-59页
    5.3 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0-62页
    6.1 工作总结第60-61页
    6.2 工作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成果目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IL-18及脉压的影响
下一篇:大庆诗歌文化多元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