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地区空心村成因与整治研究--以昌乐县鄌郚镇为例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空心村的定义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1.2.1 空心村的定义 | 第11页 |
1.2.2 空心村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村庄发展状况模式比较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经验 | 第12-15页 |
1.3.2 国内经验 | 第15-17页 |
1.4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7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昌乐县鄌郚镇概况 | 第19-25页 |
2.1 昌乐县鄌郚镇概况 | 第19-21页 |
2.1.1 昌乐县概况 | 第19页 |
2.1.2 鄌郚镇概况 | 第19-21页 |
2.1.3 气象资料 | 第21页 |
2.2 近几年新建住房情况 | 第21-25页 |
第3章 空心村成因与整治现状分析 | 第25-32页 |
3.1 空心村的成因分析 | 第25-26页 |
3.1.1 鄌郚镇现状 | 第25页 |
3.1.2 空心村成因分析 | 第25-26页 |
3.2 空心村整治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3.2.1 对农民及村干部意愿的分析 | 第26-28页 |
3.2.2 国家政策及地方相关政策分析 | 第28-30页 |
3.2.3 对资源的承载能力的分析 | 第30-32页 |
第4章 村庄整治的实践探索 | 第32-52页 |
4.1 昌乐南寨库区空心村的整治模式 | 第32-39页 |
4.1.1 南寨库区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及现状建设 | 第32-36页 |
4.1.2 空心村整治模式探讨 | 第36-39页 |
4.2 空心村改造模式应用 | 第39-48页 |
4.2.1 就地改造模式实践 | 第39-42页 |
4.2.2 异地改造模式实践 | 第42-45页 |
4.2.3 迁村并点改造模式实践 | 第45-48页 |
4.3 小结 | 第48-5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2-55页 |
附件 | 第55-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