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机制

中文摘要第5-10页
ABSTRACT第10-18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9-21页
前言第21-23页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第23-37页
    1 肝郁脾虚证的中医理论基础第23-30页
        1.1 肝与脾的关系第23-25页
        1.2 肝郁脾虚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第25-27页
        1.3 肝郁脾虚证在常见中医临床疾病中的体现第27-30页
    2 肝郁脾虚证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第30-37页
        2.1 肝郁脾虚证与神经系统第31页
        2.2 肝郁脾虚证与内分泌系统第31-32页
        2.3 肝郁脾虚证与消化系统第32-33页
        2.4 肝郁脾虚证与循环系统第33-34页
        2.5 肝郁脾虚证与免疫系统第34页
        2.6 肝郁脾虚证与代谢系统第34-37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37-99页
    实验一 肝郁脾虚证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37-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2页
        2 实验结果第42-54页
    实验二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第54-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66页
        2 实验结果第66-75页
    实验三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谷氨酸浓度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机制第75-8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80页
        2 实验结果第80-88页
    实验四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神经元损伤情况及逍遥散的保护作用第88-9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9-92页
        2 实验结果第92-99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99-111页
    1 肝郁脾虚证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99-102页
    2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第102-105页
        2.1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组织形态学变化第102-103页
        2.2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GFAP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变化第103-105页
        2.3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相关神经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第105页
    3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谷氨酸浓度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机制第105-107页
    4 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神经元损伤情况及逍遥散的保护作用第107-109页
    5 中医药对星形胶质细胞应激性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第109-111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5页
附录第125-145页
    综述(一)应激与胶质细胞功能的关系第125-138页
        参考文献第132-138页
    综述(二)逍遥散方证研究进展第138-145页
        参考文献第142-145页
附图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连花清瘟胶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