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边疆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32页
    1.1 研究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1-18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8页
        1.1.2 项目依托第18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8-19页
        1.2.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9-20页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0-25页
        1.3.1 研究现状第20-25页
        1.3.2 存在问题第2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27-29页
        1.5.1 技术路线第27-28页
        1.5.2 研究方法第28-29页
    1.6 主要工作量与创新点第29-32页
        1.6.1 主要工作量第29-30页
        1.6.2 论文创新点第30-32页
2.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研究第32-43页
    2.1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第32-37页
        2.1.1 外部性理论第32-33页
        2.1.2 福利经济学第33-34页
        2.1.3 帕累托最优理论第34-35页
        2.1.4 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第35页
        2.1.5 环境产权理论-科斯定理第35-36页
        2.1.6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6-37页
    2.2 生态补偿的内容与方式第37-40页
        2.2.1 生态补偿内容第37-38页
        2.2.2 生态补偿方式第38-39页
        2.2.3 生态补偿模式第39-40页
    2.3 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第40-42页
        2.3.1 生态补偿案例第40-41页
        2.3.2 问题与不足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3.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第43-60页
    3.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功能第43-46页
        3.1.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43-45页
        3.1.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方式第45-46页
    3.2 国外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第46-52页
        3.2.1 政府设立生态补偿基金第46-47页
        3.2.2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第47-51页
        3.2.3 国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特点第51-52页
    3.3 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第52-57页
        3.3.1 实施资源税费调节第52-55页
        3.3.2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第55-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60页
4.和谐矿区建设的生态补偿效益第60-73页
    4.1.和谐矿区建设的定位第60-63页
        4.1.1 和谐矿区建设实践第60-62页
        4.1.2 和谐矿区建设内涵第62-63页
    4.2 和谐矿区的生态补偿作用第63-66页
        4.2.1 和谐矿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第64页
        4.2.2 和谐矿区的生态补偿作用分析第64-66页
    4.3 和谐矿区的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第66-68页
        4.3.1 丰富群众增收模式第67页
        4.3.2 调整收益分配关系第67页
        4.3.3 建立可持续发展基金第67-68页
        4.3.4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第68页
    4.4 和谐矿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68-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边疆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第73-87页
    5.1 边疆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特殊性第73-74页
    5.2 边疆民族地区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模式的确立第74-80页
        5.2.1 模式确定的原则第74-75页
        5.2.2 模式的类型第75-77页
        5.2.3 模式的选择第77-80页
    5.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第80-85页
        5.3.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要素第80-81页
        5.3.2 边疆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第81-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6.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的应用第87-99页
    6.1 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评价方法第87-88页
        6.1.1 按直接投入和机会成本计算第87页
        6.1.2 按生态受益者的获利计算第87-88页
        6.1.3 按恢复成本计算第88页
        6.1.4 按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计算第88页
    6.2 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第88-89页
    6.3 资源税调整系数的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应用第89-97页
        6.3.1 系数a第90-94页
        6.3.2 系数b第94-96页
        6.3.3 系数c第96-97页
    6.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99-107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99-101页
    7.2 政策建议第101-105页
        7.2.1 主体功能区与矿产资源开发第102-103页
        7.2.2 实施矿产资源储备第103-105页
    7.3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第105-107页
        7.3.1 存在不足第105页
        7.3.2 研究展望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5页
附表第115-122页
附录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矿岩浆特征及构造背景分析
下一篇:油田压裂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及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