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评价与预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压裂水平井产能评价 | 第8-10页 |
1.2.2 压裂水平井在苏里格气田开发历程及现状 | 第10-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2章 单井控制动态储量的求算 | 第13-40页 |
2.1 水平井渗流及生产动态特征分析 | 第13-22页 |
2.1.1 基本地质特征 | 第13-14页 |
2.1.2 渗流特征 | 第14-20页 |
2.1.3 生产动态特征 | 第20-22页 |
2.2 单井控制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 | 第22-31页 |
2.2.1 单井控制储量计算基本理论 | 第22-30页 |
2.2.2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2.3 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评价结果 | 第31-34页 |
2.4 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快速评价新方法的建立 | 第34-40页 |
2.4.1 图版建立 | 第34-39页 |
2.4.2 图版运用与误差分析 | 第39-40页 |
第3章 产能评价 | 第40-50页 |
3.1 产能试井资料处理 | 第40-43页 |
3.2“一点法”产能方程的确定 | 第43-46页 |
3.2.1 一点法方程的推导 | 第43-45页 |
3.2.2 α取值及误差分析 | 第45-46页 |
3.3 无阻流量计算图版 | 第46-48页 |
3.4 无阻流量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第4章 合理配产方法及生产预测 | 第50-77页 |
4.1 水平井分类评价 | 第50-54页 |
4.1.1 动态分类标准 | 第50-53页 |
4.1.2 静态分类标准 | 第53-54页 |
4.2 合理配产方法及流程 | 第54-61页 |
4.2.1 传统配产方法的弊端 | 第54-56页 |
4.2.2 合理配产方法 | 第56-58页 |
4.2.3 配产流程及实例 | 第58-61页 |
4.3 递减规律分析 | 第61-68页 |
4.3.1 递减分析基本原理 | 第61-63页 |
4.3.2 递减分析结果 | 第63-68页 |
4.4 生产指标预测 | 第68-77页 |
4.4.1 递减分析法 | 第68-73页 |
4.4.2 不稳定分析法 | 第73-77页 |
第5章 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93页 |
5.1 地质因素 | 第77-85页 |
5.1.1 气层厚度 | 第78-81页 |
5.1.2 孔隙度 | 第81-82页 |
5.1.3 渗透率 | 第82-84页 |
5.1.4 含气饱和度 | 第84-85页 |
5.2 工程因素 | 第85-93页 |
5.2.1 水平段有效长度 | 第86-87页 |
5.2.2 压裂段数 | 第87-89页 |
5.2.3 总加砂量 | 第89-90页 |
5.2.4 压裂液返排率 | 第90-9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