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Html5的XSS攻击相关技术 | 第15-29页 |
2.1 Html5的发展历程以及新特性 | 第15-17页 |
2.1.1 Html5的发展历程 | 第15页 |
2.1.2 Html5的新特性及应用 | 第15-17页 |
2.2 XSS的分类 | 第17-19页 |
2.2.1 反射型XSS | 第18页 |
2.2.2 持久型XSS | 第18-19页 |
2.2.3 基于DOM的XSS | 第19页 |
2.3 XSS应用方式 | 第19-21页 |
2.3.1 Cookie窃取攻击和提升权限 | 第20页 |
2.3.2 网络钓鱼 | 第20-21页 |
2.3.3 其他恶意攻击 | 第21页 |
2.4 XSS漏洞检测技术 | 第21-24页 |
2.4.1 黑盒工具测试 | 第21-22页 |
2.4.2 黑盒手动测试 | 第22-23页 |
2.4.3 白盒源代码安全审计 | 第23-24页 |
2.5 基于Html5的Web应用中存在XSS攻击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2.5.1 同源策略 | 第24-25页 |
2.5.2 Cookie安全策略 | 第25-26页 |
2.5.3 跨域资源共享策略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面向Html5的XSS攻击分析及验证 | 第29-54页 |
3.1 基于跨域资源共享的XSS攻击 | 第29-40页 |
3.1.1 跨域资源共享模块设计细节 | 第29-34页 |
3.1.2 DOM-Based XSS攻击实现与验证 | 第34-39页 |
3.1.3 持久型XSS攻击实现与验证 | 第39-40页 |
3.2 基于新标签及新属性的XSS | 第40-44页 |
3.2.1 新标签及新属性模块设计细节 | 第40-42页 |
3.2.2 XSS攻击实现与验证 | 第42-44页 |
3.3 基于Web Workers的XSS攻击 | 第44-50页 |
3.3.1 Web Workers模块设计细节 | 第45-46页 |
3.3.2 XSS攻击实现与验证 | 第46-50页 |
3.4 基于本地存储的XSS攻击 | 第50-52页 |
3.4.1 本地存储模块设计细节 | 第50-52页 |
3.4.2 XSS攻击实现与验证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面向Html5的XSS安全防护模型设计 | 第54-59页 |
4.1 安全防护模型设计目标 | 第54页 |
4.2 安全防护模型总体架构 | 第54-56页 |
4.3 安全防护模型子模块设计 | 第56-58页 |
4.3.1 服务器端防护模型 | 第56-57页 |
4.3.2 客户端防护模型 | 第57-58页 |
4.4 安全防护模型工作流程 | 第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面向Html5的XSS攻击检测与防御技术研究及实现 | 第59-69页 |
5.1 XSS攻击检测算法研究 | 第59-62页 |
5.1.1 XSS攻击检测算法原理 | 第59-60页 |
5.1.2 XSS攻击向量规则库构建 | 第60页 |
5.1.3 XSS攻击检测机制实现流程 | 第60-62页 |
5.2 XSS攻击前端事件防御机制 | 第62-64页 |
5.2.1 扫描器原理 | 第62页 |
5.2.2 前端事件扫描流程 | 第62-63页 |
5.2.3 扫描接口绑定及处理方式 | 第63-64页 |
5.3 XSS攻击前端外部脚本防御机制 | 第64-68页 |
5.3.1 XSS攻击前端静态外部脚本防御机制 | 第65-66页 |
5.3.2 XSS攻击前端动态外部脚本防御机制 | 第66-68页 |
5.3.3 XSS攻击前端外部脚本防御机制优化 | 第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面向Html5的XSS安全防护模型评测 | 第69-76页 |
6.1 XSS安全防护模型评测目的 | 第69页 |
6.2 XSS安全防护模型评测环境 | 第69页 |
6.3 XSS安全防护模型评测过程 | 第69-71页 |
6.4 前端防御模型评测结果 | 第71-73页 |
6.4.1 测试样本范围 | 第71页 |
6.4.2 测试结果 | 第71-73页 |
6.4.3 平衡漏报率和误报率 | 第73页 |
6.5 评测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6-78页 |
7.1 总结 | 第76页 |
7.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