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裂缝潜山油藏空气驱重力分异规律及注采方式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国内外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第8-9页
        1.2.2 空气驱机理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0-12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1-12页
第2章 沈625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第12-20页
    2.1 构造特征第13页
    2.2 地层发育特征第13-14页
    2.3 储层基本特征第14-16页
        2.3.1 岩石学特征第14-15页
        2.3.2 储层物性特征第15页
        2.3.3 裂缝发育特征第15-16页
    2.4 储层流体性质第16-18页
    2.5 地层压力及地层温度系统第18-20页
        2.5.1 地层压力系统第18页
        2.5.2 地层温度系统第18-20页
第3章 沈625潜山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第20-25页
    3.1 油藏勘探开发阶段第20-21页
    3.2 含水率与含水上升率评价第21-22页
    3.3 注水利用率评价第22-23页
    3.4 压力保持水平评价第23页
    3.5 水驱采收率评价第23-24页
    3.6 注水开发的不足第24-25页
第4章 裂缝性潜山油藏空气驱渗流规律研究第25-43页
    4.1 裂缝性潜山油藏空气驱典型模型第25-29页
    4.2 原油-空气低温氧化反应影响研究第29-32页
    4.3 空气前缘运移规律及空气波及体积研究第32-35页
        4.3.1 空气前缘运移规律研究第32-34页
        4.3.2 空气波及体积研究第34-35页
    4.4 注空气重力驱油研究第35-37页
    4.5 空气驱界面控制规律研究第37-43页
第5章 空气驱开发方式及参数优化研究第43-58页
    5.1 注采井型优选研究第43-44页
    5.2 井网形式优选研究第44-45页
    5.3 井网井距优化研究第45-47页
    5.4 注气部位优选研究第47-48页
    5.5 累计注气量优化研究第48-50页
    5.6 注气速度优化研究第50-52页
    5.7 注气时机优选研究第52-53页
    5.8 油藏储层压力研究第53-54页
    5.9 注气方式优选研究第54-58页
第6章 沈625潜山整体数值模拟研究第58-74页
    6.1 三维地质模型第58-64页
    6.2 三维模型数据准备第64-65页
    6.3 网格系统建立第65-66页
    6.4 数据处理第66页
        6.4.1 动态数据第66页
        6.4.2 井史数据第66页
        6.4.3 断层封闭性第66页
    6.5 历史拟合第66-69页
        6.5.1 地质储量拟合第66-67页
        6.5.2 综合含水率第67页
        6.5.3 水体第67页
        6.5.4 油水界面深度第67-68页
        6.5.5 油藏全区指标拟合第68-69页
        6.5.6 单井指标拟合第69页
    6.6 空气驱方案优选第69-74页
        6.6.1 方案设计第69-70页
        6.6.2 方案技术指标对比第70-72页
        6.6.3 方案优化结果第72-74页
第7章 总结与认识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直径旋转喷枪酸化解堵技术研究
下一篇:裂缝性潜山稠油油藏渗吸机理及开发方式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