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6页 |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 | 第12-13页 |
·小麦远缘杂交 | 第13-18页 |
·小麦远缘杂交定义 | 第13页 |
·小麦远缘杂交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小麦远缘杂交目的和意义 | 第14-18页 |
·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 | 第18-21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18页 |
·细胞学鉴定 | 第18-19页 |
·原位杂交鉴定 | 第19-20页 |
·分子标记鉴定 | 第20-21页 |
·生化标记鉴定 | 第21页 |
·小麦——华山新麦草远缘杂交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小麦抗旱性鉴定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23-24页 |
·小麦抗旱性鉴定的研究方法 | 第23页 |
·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案 | 第24-26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方案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萌发期抗旱性分析 | 第26-39页 |
·供试材料和方法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26-27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7页 |
·结果处理 | 第27-28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8页 |
·PEG 胁迫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 | 第28-30页 |
·PEG 水分胁迫对材料胚根、胚芽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PEG 水分胁迫对材料胚芽鞘的影响 | 第31-36页 |
·PEG 水分胁迫下材料的干旱伤害率 | 第36页 |
·PEG 水分胁迫下材料萌发的抗旱极限浓度和抗旱半致死浓度 | 第36-38页 |
·运用平均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材料在PEG 胁迫下的萌发期抗旱性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苗期抗旱性鉴定 | 第39-54页 |
·供试材料和方法 | 第39-41页 |
·供试材料和方法 | 第39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9-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水分胁迫对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42页 |
·水分胁迫对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42-45页 |
·水分胁迫对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45页 |
·水分胁迫对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水分胁迫对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水分胁迫对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运用平均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材料在盆栽控水条件下的抗旱性 | 第48-52页 |
·讨论 | 第52页 |
·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综合抗旱性鉴定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819 外源遗传物质鉴定 | 第54-5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6页 |
·材料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8页 |
·20 个小麦-华山新麦草各衍生后代抗旱性强弱的确定 | 第57页 |
·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819 的外源遗传物质确定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1:原位杂交所用试剂及配方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