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A股市场多因子量化选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3-21页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7-20页
        1.2.3 文献述评第20-21页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第21-22页
        1.3.1 研究方法第21页
        1.3.2 研究思路第21页
        1.3.3 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多因子量化选股的一般机理第22-30页
    2.1 多因子量化选股第22-24页
        2.1.1 多因子量化选股的基本内涵第22页
        2.1.2 多因子量化选股的基本特点第22-23页
        2.1.3 多因子量化选股的优势第23页
        2.1.4 多因子量化选股的基本策略第23-24页
    2.2 多因子量化选股的基本程序第24-27页
        2.2.1 候选因子第24页
        2.2.2 候选因子有效性检测第24-25页
        2.2.3 冗余因子的检测第25页
        2.2.4 多因子量化选股的一般模型第25-27页
    2.3 多因子量化选股的绩效评价第27-29页
        2.3.1 收益率评价指标第27页
        2.3.2 风险度评价指标第27-29页
        2.3.3 战胜基准频率第29页
    2.4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A股市场量化选股有效因子的确定第30-39页
    3.1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第30-33页
        3.1.1 数据的选取第30-32页
        3.1.2 滞后处理第32-33页
    3.2 因子的选取第33-35页
    3.3 统计检验与实证结果分析第35-38页
        3.3.1 多因子有效性的统计检验第35-36页
        3.3.2 有效但冗余因子的剔除第36-37页
        3.3.3 结果分析第37-38页
    3.4 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A股市场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第39-48页
    4.1 模型及其参数的确立第39-43页
        4.1.1 模型的建立第39页
        4.1.2 组合规模第39-41页
        4.1.3 投资周期第41-42页
        4.1.4 投资组合的构建第42-43页
    4.2 模型的评价第43-47页
        4.2.1 单一因子模型选股能力评价第43-44页
        4.2.2 多因子选股模型选股能力评价第44-45页
        4.2.3 综合评价第45-47页
    4.3 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1页
    5.1 结论第48-49页
    5.2 不足第49页
    5.3 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评价及体系构建
下一篇:“营改增”背景下宜良县国税局税收征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