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券商对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分析--基于GARCH-CoVaR模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章 导论第11-20页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第11-12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1页
        1.1.2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第11-12页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的综述第14-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8-20页
        1.4.1 本文创新点第18-19页
        1.4.2 本文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金融风险形成及风险传导理论分析第20-30页
    2.1 金融风险的内涵与特性第20-21页
        2.1.1 金融风险的内涵第20页
        2.1.2 金融风险的特性第20-21页
    2.2 金融风险形成的机理分析第21-24页
        2.2.1 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第23页
        2.2.2 金融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理论第23页
        2.2.3 非对称信息理论第23-24页
        2.2.4 金融自由化理论第24页
    2.3 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第24-30页
        2.3.1 国内传导渠道第25-26页
        2.3.2 国际贸易渠道第26-28页
        2.3.3 国际金融渠道第28-30页
第三章 券商与商业银行业务联系与风险溢出第30-46页
    3.1 券商与商业银行的业务第30-33页
        3.1.1 券商的业务发展现状第30-32页
        3.1.2 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现状第32-33页
    3.2 券商与商业银行业务合作的动因第33-37页
        3.2.1 券商与银行合作的外因第33-35页
        3.2.2 券商与银行业务合作的内因第35-37页
    3.3 券商与商业银行业务合作的模式及影响第37-43页
        3.3.1 国外券商与商业银行合作模式第37-38页
        3.3.2 我国券商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第38-43页
    3.4 券商与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机制分析第43-46页
        3.4.1 通过融资渠道发生风险溢出第43页
        3.4.2 通过资产负债渠道发生风险溢出第43-44页
        3.4.3 通过支付渠道发生风险溢出第44-45页
        3.4.4 公众信心渠道发生风险溢出第45-46页
第四章 券商对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第46-60页
    4.1 风险溢出效应的模型与测度方法第46-47页
    4.2 研究对象选择、数据处理与检验第47-54页
        4.2.1 研究对象第47-48页
        4.2.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48-49页
        4.2.3 数据检验第49-54页
    4.3 模型的构建第54-55页
    4.4 模型结果分析第55-60页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60-64页
    5.1 研究结论第60-61页
    5.2 政策建议第61-64页
        5.2.1 建立审慎监管机制第61页
        5.2.2 建立商业银行与券商的风险防火墙第61-62页
        5.2.3 构建银证信息与监管平台第62页
        5.2.4 更新商业银行监管视角第62-63页
        5.2.5 循序渐进推动金融创新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业板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基于保兑仓模式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