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win8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设计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自动气象站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自动气象站组成 | 第10-11页 |
1.2.2 自动气象站国外技术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2.3 自动气象站国内技术发展状况 | 第12页 |
1.3 降低太阳辐射误差的传统方式 | 第12-15页 |
1.3.1 木质百叶箱 | 第13页 |
1.3.2 自然通风防辐射罩 | 第13-14页 |
1.3.3 强制通风防辐射罩 | 第14-15页 |
1.4 自动气象站上位机软件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硬件设计 | 第18-31页 |
2.1 传感器选型及电路设计 | 第19-24页 |
2.1.1 温度传感器 | 第19页 |
2.1.2 湿度传感器 | 第19-20页 |
2.1.3 总辐射传感器 | 第20页 |
2.1.4 温湿度及总辐射采集电路设计 | 第20-22页 |
2.1.5 雨量传感器 | 第22-23页 |
2.1.6 气压传感器 | 第23页 |
2.1.7 风速风向传感器 | 第23-24页 |
2.2 微处理器选型及程序开发环境 | 第24-26页 |
2.3 电源模块设计 | 第26-27页 |
2.4 通信模块设计 | 第27-30页 |
2.4.1 串口通信 | 第27-29页 |
2.4.2 网口通信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自动气象站辐射误差实验与分析 | 第31-42页 |
3.1 百叶箱内温度场的CFD建模与仿真 | 第31-36页 |
3.1.1 CFD及FLUENT简介 | 第32页 |
3.1.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2-34页 |
3.1.3 流体动力学求解及温度场分布 | 第34-36页 |
3.2 实验平台搭建 | 第36-38页 |
3.3 基于L-M的辐射误差修正算法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分析 | 第42-53页 |
4.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 第42-46页 |
4.1.1 .NET框架 | 第42-43页 |
4.1.2 软件开发工具 | 第43-45页 |
4.1.3 软件开发语言 | 第45-46页 |
4.1.4 数据库管理软件 | 第46页 |
4.2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需求分析 | 第46-48页 |
4.3 软件开发涉及到的几点重要技术 | 第48-52页 |
4.3.1 面向对象技术 | 第48页 |
4.3.2 ADO.NET数据访问技术 | 第48-50页 |
4.3.3 SOCKET套接字 | 第50-51页 |
4.3.4 GDI+图形图像技术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设计 | 第53-62页 |
5.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53-56页 |
5.2 系统三层架构搭建 | 第56页 |
5.3 数据库设计 | 第56-59页 |
5.3.1 人员信息表 | 第57页 |
5.3.2 台站信息表 | 第57-58页 |
5.3.3 气象要素数据表 | 第58-59页 |
5.3.4 预警值数据表 | 第59页 |
5.4 软件重要类设计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软件的实现与测试 | 第62-83页 |
6.1 登录界面的实现 | 第62-63页 |
6.2 软件主界面设计 | 第63-64页 |
6.3 软件设置界面的实现 | 第64-71页 |
6.3.1 通信设置 | 第65-68页 |
6.3.2 用户信息设置 | 第68页 |
6.3.3 台站管理信息设置 | 第68-70页 |
6.3.4 报警阈值设置 | 第70-71页 |
6.4 图形显示界面的实现 | 第71-76页 |
6.4.1 实时波形显示 | 第71-74页 |
6.4.2 仪表盘控件绘制 | 第74-75页 |
6.4.3 温度计控件绘制 | 第75-76页 |
6.5 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76-78页 |
6.5.1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 第76-77页 |
6.5.2 历史波形管理功能模块 | 第77-78页 |
6.6 误差修正方法的实现 | 第78-80页 |
6.7 据库备份与恢复 | 第80-81页 |
6.8 Win8系统中运行及测试 | 第81-82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83-84页 |
7.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