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金属铱配合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4页
    1.1 引言第8页
    1.2 纳米材料第8-19页
        1.2.1 纳米材料的制备第9-15页
            1.2.1.1 Stober法第9-11页
            1.2.1.2 反相微乳法第11-14页
            1.2.1.3 正相微乳法第14-15页
        1.2.2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第15-16页
            1.2.2.1 物理改性方法第15页
            1.2.2.2 化学改性方法第15-16页
        1.2.3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材料的应用第16-19页
    1.3 金属铱配合物第19-23页
        1.3.1 金属铱配合物在细胞标记方面的应用第19-20页
        1.3.2 金属铱配合物的纳米材料第20-23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第23-24页
第二章 磁性发光纳米探针的合成及生物应用第24-48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9页
        2.2.1 实验仪器第25页
        2.2.2 实验试剂第25-26页
        2.2.3 化合物的合成第26-27页
            2.2.3.1 含三乙氧基硅烷金属铱配合物探针的合成第26页
            2.2.3.2 钝造影剂的合成第26-27页
        2.2.4 纳米粒子的制备第27-28页
            2.2.4.1 合成Ir@SiO_2-Gd第27-28页
            2.2.4.2 合成Ir@SiO_2-Gd-NH_2 (NPs)第28页
            2.2.4.3 合成NPs-FA第28页
        2.2.5 配体及铱配合物的质谱图第28页
        2.2.6 红外测定第28页
        2.2.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28页
        2.2.8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28页
        2.2.9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第28-29页
        2.2.10 光谱表征第29页
        2.2.11 体外磁共振T1信号及弛豫效能第29页
        2.2.12 体外Ir@SiO_2-Gd和NPs-FA的细胞毒性第29页
        2.2.13 细胞成像第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47页
        2.3.1 实验原理图第29-30页
        2.3.2 配体及铱配合物的质谱图第30-31页
        2.3.3 Si-DTTA红外吸收光谱图第31-32页
        2.3.4 制备纳米颗粒条件的优化及其形貌表征第32-40页
            2.3.4.1 配合物溶剂的优化第32-33页
            2.3.4.2 加入水的量的优化第33-34页
            2.3.4.3 搅拌速度的优化第34-35页
            2.3.4.4 纳米粒子的形貌表征第35-40页
        2.3.5 Ir@SiO_2纳米粒子的红外光谱表征第40-41页
        2.3.6 纳米粒子的光学表征第41-42页
        2.3.7 ICP-MS测定第42页
        2.3.8 能谱图第42-43页
        2.3.9 体外磁共振T1信号及弛豫效能第43-45页
        2.3.10 体外Ir@SiO_2-Gd和NPs-FA的细胞毒性第45-46页
        2.3.11 细胞成像第46-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二氧化硅包埋铱配合物的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对氰根离子的检测第48-64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实验部分第49-51页
        3.2.1 实验仪器第49页
        3.2.2 实验试剂第49-50页
        3.2.3 纳米粒子的制备第50页
        3.2.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50-51页
        3.2.5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第51页
        3.2.6 光谱表征第51页
        3.2.7 对氰根离子的测定第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63页
        3.3.1 纳米粒子的形貌表征第51-54页
        3.3.2 纳米粒子的光学表征第54-55页
        3.3.3 纳米颗粒对氰根离子的检测第55-59页
        3.3.4 时间动力曲线第59-60页
        3.3.5 选择干扰性第60-62页
        3.3.6 机理与讨论第62-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铣削加工性能研究
下一篇:复合材料结构电磁铆接干涉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