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5页 |
周兆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 第15-22页 |
1. 学术渊源 | 第15-16页 |
2. 学术见解 | 第16-18页 |
2.1 大鱼际掌纹特应征 | 第16-17页 |
2.2 哮喘肾虚质 | 第17-18页 |
2.3 方剂辨证 | 第18页 |
3. 周兆山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 第18-21页 |
3.1 清肺渗湿汤治疗热哮 | 第18-20页 |
3.2 和解少阳法治疗热哮 | 第20-21页 |
3.3 补肾渗湿法防治哮喘 | 第21页 |
4. 总结 | 第21-22页 |
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 第22-23页 |
临床观察 | 第23-36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3-25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3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3-25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5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5页 |
1.5 脱落标准和剔除标准 | 第2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25-26页 |
2.2 治疗方案 | 第26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26-28页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2.5 统计方法 | 第29页 |
3 基线资料 | 第29-31页 |
4 观察结果 | 第31-36页 |
4.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第31-33页 |
4.2 生活质量改善的比较 | 第33-34页 |
4.3 两组患者活动耐力的比较 | 第34页 |
4.4 血气分析比较 | 第34-35页 |
4.5 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比较 | 第35页 |
4.6 安全性评价 | 第35-36页 |
实验研究 | 第36-5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6-38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1.2 主要药品 | 第36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1.4 主要器械 | 第37页 |
1.5 主要仪器 | 第37-38页 |
1.6 主要分析软件 | 第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38页 |
2.2 造模方法 | 第38-39页 |
2.3 给药剂量与给药方式 | 第39页 |
2.4 模型评价 | 第39页 |
2.5 标本采集方法 | 第39页 |
3 统计方法 | 第39页 |
实验一 小鼠生存状态观察 | 第39-4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3.1 一般情况 | 第40页 |
3.2 体重变化 | 第40-41页 |
3.3 肺组织形态改变 | 第41-42页 |
实验二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42-4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2.1 制备组织病理蜡块及切片 | 第42-43页 |
2.2 HE染色 | 第4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实验三 肺组织TGFβ1、smad3的表达 | 第44-4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2.1 制备组织病理蜡块及切片 | 第44页 |
2.2 免疫组化 | 第44-45页 |
3. 结果分析 | 第45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4.1 小鼠肺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量 | 第46-47页 |
4.2 小鼠肺组织smad3蛋白的表达量 | 第47页 |
实验四 肺组织TGFβ1mRNA、smad3 mRNA的表达 | 第47-5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2.1 RNA提取 | 第47-48页 |
2.2 反转录 | 第48页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 | 第48-49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4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3.1 总RNA提取 | 第49页 |
3.2 PCR反应结果 | 第49-53页 |
讨论 | 第53-61页 |
1. 痰热壅肺证IPF形成的病机机制 | 第53-54页 |
1.1 肺络不通 | 第53页 |
1.2 少阳郁热,水湿内停 | 第53-54页 |
2. 和解渗利法的立法依据 | 第54-55页 |
2.1 和解少阳 | 第54-55页 |
2.2 淡渗利湿 | 第55页 |
3. 痰热壅肺证IPF的治法 | 第55-56页 |
3.1 化痰通络 | 第55-56页 |
3.2 淡渗利湿绝痰源 | 第56页 |
3.3 和解清热 | 第56页 |
4. 和解清利饮组方特点及功效分析 | 第56-57页 |
5.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5.1 和解清利饮治疗IPF的临床疗效的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5.2 和解清利饮干预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1. 和解清利饮组方分析 | 第62页 |
2. 结论 | 第62页 |
3. 创新点 | 第62-63页 |
4. 不足之处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综述 | 第65-91页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概述 | 第65-80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综述二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现代研究及治疗进展 | 第8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