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基结合剂金刚石工具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金刚石的性能 | 第15-17页 |
1.3 金属结合剂 | 第17-25页 |
1.3.1 金属结合剂与金刚石的结合 | 第17-21页 |
1.3.2 金属结合剂的分类 | 第21-25页 |
1.4 金属结合剂的烧结理论 | 第25-27页 |
1.5 金属基金刚石工具的性能 | 第27-28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2章 实验 | 第29-36页 |
2.1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 第29-30页 |
2.1.1 实验原材料 | 第29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2.1 铝基结合剂烧结体试样的制备 | 第30页 |
2.2.2 结合剂/金刚石烧结体试样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 性能测试与表征图 | 第31-36页 |
2.3.1 铝金属结合剂试样致密度的测试 | 第31-32页 |
2.3.2 抗弯强度 | 第32-33页 |
2.3.3 硬度测试 | 第33页 |
2.3.4 物相分析 | 第33页 |
2.3.5 断口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33-34页 |
2.3.6 综合热分析 | 第34页 |
2.3.7 结合剂烧结体对金刚石包镶能力 | 第34页 |
2.3.8 结合剂/金刚石试样磨削比测试 | 第34-35页 |
2.3.9 磨削工件表面形貌及粗糙度 | 第35-36页 |
第3章 温度对铝基结合剂性能影响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铝基结合剂烧结体试样的制备 | 第36-37页 |
3.3 温度对铝基结合剂性能的影响 | 第37-44页 |
3.3.1 温度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致密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2 温度对铝基结合剂相变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3 温度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3.3.4 温度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物相组成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5 温度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 温度对金刚石/结合剂烧结体性能影响 | 第44-47页 |
3.4.1 金刚石/结合剂烧结体的微观结构 | 第44-45页 |
3.4.2 温度对金刚石/结合剂结合界面的影响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Cu对铝基结合剂及金刚石工具性能影响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添加Cu的结合剂配方设计和试样的制备 | 第48-49页 |
4.3 Cu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性能的影响 | 第49-53页 |
4.3.1 Cu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致密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2 Cu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3 Cu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物相组成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4 Cu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 Cu含量对金刚石/结合剂烧结体性能影响 | 第53-58页 |
4.4.1 金刚石/结合剂烧结体微观结构 | 第53-56页 |
4.4.2 金刚石/结合剂烧结体耐磨性 | 第56-57页 |
4.4.3 磨削后的工件表面形貌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Ti对铝基金属结合剂及金刚石工具性能影响 | 第60-69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添加Ti的结合剂配方设计和试样的制备 | 第60-61页 |
5.3 Ti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性能的影响 | 第61-65页 |
5.3.1 Ti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致密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2 Ti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物相组成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3 Ti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4 Ti对铝基结合剂烧结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 Ti对含金刚石/结合剂烧结体性能影响分析 | 第65-68页 |
5.4.1 金刚石/结合剂烧结体断口形貌 | 第65-67页 |
5.4.2 金刚石/结合剂烧结体耐磨性 | 第67页 |
5.4.3 磨削后的工件表面形貌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