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理论渊源 | 第15-32页 |
(一)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全球化与国家认同危机 | 第15-19页 |
(二)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理论背景 | 第19-25页 |
1. 康德的普世主义情怀:世界公民 | 第19-21页 |
2. 雅斯贝尔斯普世主义愿景:世界和平与世界秩序 | 第21-23页 |
3. 施特恩贝格尔的宪法爱国主义 | 第23-25页 |
(三)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1. 世界主义价值观 | 第25-27页 |
2. 后民族主义国家观 | 第27-29页 |
3. 民主商谈政治文化 | 第29-32页 |
三、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 | 第32-35页 |
(一) 基础:政治公共领域 | 第33页 |
(二) 关键:民主商谈 | 第33-34页 |
(三) 目标:理性集体认同 | 第34-35页 |
四、关于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争鸣 | 第35-45页 |
(一) 质疑 | 第35-39页 |
1. 民族主义难以逾越的现实有效性 | 第35-36页 |
2. 宪法的普世价值不足以维持社会凝聚力 | 第36-37页 |
3. 现实可行性:无法实现的“乌托邦”? | 第37-39页 |
(二) 辩护 | 第39-44页 |
1. 民族国家在当代全球化、多元文化压力下的困境和出路 | 第39-40页 |
2. 基于宪法的社会团结纽带是否真的过于单薄? | 第40-41页 |
3.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现实支持例证 | 第41-44页 |
(三) 宪法爱国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创新和发展 | 第44-45页 |
五、结语: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 第45-48页 |
(一) 寻求新模式,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国家认同 | 第45-47页 |
(二) 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主动迎接全球化,积极融入世界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