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读错写错汉字辨析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研发目的 | 第14-15页 |
1.2 研发的学术背景及实际意义 | 第15-16页 |
1.2.1 认识到汉字的正规性和严肃性 | 第15页 |
1.2.2 强化对汉字知识的学习 | 第15页 |
1.2.3 促进普通话的推广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3.2 汉语在国内的发展教育及存在的现状 | 第16-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系统开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 第17页 |
1.4.2 系统开发的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容易读错写错汉字辨析测试系统需求分析 | 第18-24页 |
2.1 业务需求说明 | 第18-19页 |
2.2 测试系统关键解决的问题 | 第19-21页 |
2.3 系统功能概述 | 第21页 |
2.4 系统模块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2.4.1 登录模块 | 第21-22页 |
2.4.2 系统管理模块 | 第22页 |
2.4.3 科目管理模块 | 第22页 |
2.4.4 题库管理模块 | 第22页 |
2.4.5 试卷管理模块 | 第22页 |
2.5 系统开发平台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容易读错写错汉字辨析测试系统设计 | 第24-44页 |
3.1 总体设计 | 第24页 |
3.2 软件功能结构 | 第24-30页 |
3.3 详细设计 | 第30-36页 |
3.3.1 题库管理设计 | 第30-31页 |
3.3.2 科目管理设计 | 第31-32页 |
3.3.3 试卷管理设计 | 第32-33页 |
3.3.4 帐户管理设计 | 第33-34页 |
3.3.5 考试管理设计 | 第34-36页 |
3.3.6 信息查询设计 | 第36页 |
3.4 关键算法设计-自动组卷 | 第36-37页 |
3.4.1 组卷模型 | 第36-37页 |
3.4.2 算法介绍 | 第37页 |
3.4.3 算法实现原理 | 第37页 |
3.5 数据库设计 | 第37-43页 |
3.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3.5.2 数据库所有表 | 第38-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容易读错写错汉字辨析测试系统实现 | 第44-58页 |
4.1 考生登录功能 | 第44页 |
4.2 考试模式功能 | 第44-45页 |
4.3 练习模式功能 | 第45-49页 |
4.3.1 练习界面实现图 | 第45页 |
4.3.2 练习界面实现代码 | 第45-49页 |
4.4 考试监视功能 | 第49-53页 |
4.4.1 考试监视界面实现图 | 第49页 |
4.4.2 考试监视功能实现代码 | 第49-53页 |
4.5 阅卷打分功能 | 第53页 |
4.6 考试时间提醒功能 | 第53-54页 |
4.7 核对对错及改正错误功能 | 第54页 |
4.8 更改学生基本信息功能 | 第54-55页 |
4.9 更改题库功能 | 第55页 |
4.10 管理员登录功能 | 第55-56页 |
4.11 题库宏观对错功能 | 第56页 |
4.12 成绩统计及打印功能 | 第56-57页 |
4.1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容易读错写错汉字辨析测试系统测试 | 第58-66页 |
5.1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 | 第58页 |
5.1.1 软件测试定义 | 第58页 |
5.1.2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 第58页 |
5.2 软件测试目的 | 第58页 |
5.3 软件测试方法分类 | 第58-59页 |
5.3.1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 | 第58-59页 |
5.4 容易读错写错字辨析的系统用户测试 | 第59-61页 |
5.5 测试报告 | 第61页 |
5.6 系统的安装部署 | 第61-64页 |
5.6.1 系统运行环境 | 第61页 |
5.6.2 系统的安装 | 第61-64页 |
5.7 系统的应用情况 | 第64-65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