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加气混凝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加气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材料组成对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15页
        1.2.2 工艺制度对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15-16页
        1.2.3 加气混凝土水化产物与微观结构的研究第16-17页
        1.2.4 加气混凝土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第17-18页
    1.3 加气混凝土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及方法第22-32页
    2.1 试验原材料第22-28页
        2.1.1 石灰第22-23页
        2.1.2 石膏第23-24页
        2.1.3 硅质材料第24-26页
        2.1.4 发气剂第26-27页
        2.1.5 外加剂第27-28页
    2.2 试验仪器与方法第28-31页
    2.3 生产工艺流程第31-32页
第三章 加气混凝土形成过程的控制关键问题第32-50页
    3.1 加气混凝土料浆的初始流变性能调控第32-34页
        3.1.1 加气混凝土料浆体系流变模型第32-33页
        3.1.2 加气混凝土料浆初始屈服应力的调控第33-34页
    3.2 加气混凝土料浆体系稠化与发气匹配性的研究第34-39页
        3.2.1 加气混凝土料浆体系发气与稠化演变过程第35-37页
        3.2.2 加气混凝土料浆体系发气速率与稠化速率的匹配第37-39页
    3.3 加气混凝土容重设计公式的优化第39-41页
    3.4 晶种诱导对加气混凝土料浆的强化效应第41-49页
        3.4.1 水化硅酸钙晶种的合成与物相分析第42-43页
        3.4.2 水化硅酸钙晶种对CaO-SiO_2-H2O蒸压体系强度影响第43-45页
        3.4.3 水化硅酸钙晶种对粉煤灰反应率的影响第45页
        3.4.4 水化硅酸钙晶种对CaO-SiO_2-H2O蒸压体系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5-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材料组成优化对加气混凝土性能与微观结构影响第50-71页
    4.1 浆体体系CaO/SiO_2对加气混凝土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第50-53页
        4.1.1 浆体体系CaO/SiO_2对加气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50-51页
        4.1.2 浆体体系CaO/SiO_2对水化产物的影响第51-53页
    4.2 硅质材料种类对加气混凝土性能与微观结构影响第53-64页
        4.2.1 硅质材料种类和活性对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53-59页
        4.2.2 硅质材料粒径对加气混凝土性能影响第59-64页
    4.3 硅灰对加气混凝土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第64-67页
        4.3.1 硅灰对加气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64-65页
        4.3.2 硅灰对加气混凝土对吸水率影响第65页
        4.3.3 硅灰对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影响第65-66页
        4.3.4 硅灰对加气混凝土水化产物的影响第66-67页
    4.4 石膏掺量对加气混凝土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第67-69页
        4.4.1 石膏掺量对强度的影响第67-69页
        4.4.2 石膏掺量对加气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第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加气混凝土孔结构优化及其对性能影响第71-93页
    5.1 加气混凝土孔结构的测试与表征第71-75页
        5.1.1 加气混凝土微观孔的测试与分析第71-72页
        5.1.2 材料组成的优化对加气混凝土微观孔结构的影响第72-74页
        5.1.3 基于孔功能的加气混凝土孔结构分析第74-75页
    5.2 加气混凝土宏观孔的结构特征与分布第75-78页
        5.2.1 加气混凝土宏观孔的结构特征第75-77页
        5.2.2 加气混凝土宏观孔的分布第77-78页
    5.3 加气混凝土孔结构的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第78-84页
        5.3.1 孔结构优化对加气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79-80页
        5.3.2 孔结构优化对加气混凝土吸水性的影响第80-82页
        5.3.3 孔结构优化对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第82-84页
    5.4 基于Sierpinski carpet model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预测模型第84-91页
        5.4.1 绝干状态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预测模型的建立第85-89页
        5.4.2 含水状态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预测模型的建立第89-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6.1 结论第93-94页
    6.2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附件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广东地区气候条件的幼儿园外部活动空间设计初探
下一篇:以梯田为主题的水利风景区规划--以崇义客家梯田水利风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