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2 相关港口效率理论和测度模型 | 第23-32页 |
2.1 港口与港口效率理论 | 第23-26页 |
2.1.1 港口的概念 | 第23页 |
2.1.2 效率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3 港口效率的内涵 | 第24-25页 |
2.1.4 港口效率的分类 | 第25-26页 |
2.2 效率测度的模型 | 第26-28页 |
2.2.1 效率测度方法总结 | 第26-27页 |
2.2.2 效率测度的基本模型-DEA模型 | 第27-28页 |
2.2.3 效率测度的基本模型-DEA模型的优点以及局限性 | 第28页 |
2.3 测度港口经济效率的三阶段DEA模型 | 第28-30页 |
2.3.1 BCC模型 | 第28-29页 |
2.3.2 SFA模型 | 第29-30页 |
2.3.3 调整后的DEA模型效率测度 | 第30页 |
2.4 动态效率测算-DEA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相结合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港口经济效率测度的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 第32-39页 |
3.1 样本选择依据与数据来源 | 第32页 |
3.1.1 样本选择依据 | 第32页 |
3.1.2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3.2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2-34页 |
3.2.1 简单性原则 | 第32-33页 |
3.2.2 可测性原则 | 第33页 |
3.2.3 可得性原则 | 第33页 |
3.2.4 客观性原则 | 第33页 |
3.2.5 时效性原则 | 第33-34页 |
3.3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方法 | 第34-35页 |
3.3.1 生产法 | 第34页 |
3.3.2 资产法 | 第34页 |
3.3.3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4-35页 |
3.3.4 因子分析法 | 第35页 |
3.3.5 附加值法 | 第35页 |
3.4 测度港口效率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 第35-37页 |
3.5 环境变量的选取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实证与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4.1 BCC模型测度分析 | 第39-41页 |
4.2 SFA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4.3 投入调整后的DEA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4.4 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动态效率测算 | 第44-49页 |
4.4.1 动态效率测算结果 | 第44-46页 |
4.4.2 动态效率经济分析 | 第46-49页 |
5 提升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经济效率的建议与对策 | 第49-51页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