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长春市“街—社”一体化改革路径探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5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第13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释第13-1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2.1.1 街道办事处第13页
        2.1.2 社区的概念第13-14页
        2.1.3 社区居委会的概念第14页
        2.1.4“街—社”管理体制的内涵第14页
    2.2 理论阐释第14-15页
        2.2.1 治理理论第14-15页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15页
第3章 长春市现行“街—社”体制的现状第15-21页
    3.1 长春市街道办事处现状第16-18页
        3.1.1 长春市街道办事处现状第16-17页
        3.1.2 长春市街道办事处科室基本设置及工作职责第17-18页
    3.2 长春市社区居委会现状第18-21页
        3.2.1 长春市社区建设情况第18-20页
        3.2.2 长春市社区内部组织及科室基本设置第20页
        3.2.3 长春市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职责第20-21页
第4章 长春市现行“街—社”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成因第21-26页
    4.1“街—社”体制下存在的弊端第21-24页
        4.1.1“街—社”体制固有的弊端第21-23页
        4.1.2 长春市“街—社”体制特有的弊端第23-24页
    4.2“街—社”体制弊端的成因第24-26页
        4.2.1“街—社”体制固有弊端的成因第24-25页
        4.2.2 长春市“街—社”体制特有弊端的成因第25-26页
第5章 我国部分城市“街—社”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第26-29页
    5.1 上海市改革经验第27页
        5.1.1 改革的基本思路第27页
        5.1.2 具体做法第27页
        5.1.3 特点与经验第27页
    5.2 沈阳市改革经验第27-28页
        5.2.1 改革的基本思路第27页
        5.2.2 具体做法第27页
        5.2.3 特点与经验第27-28页
    5.3 青岛市改革经验第28-29页
        5.3.1 改革的基本思路第28页
        5.3.2 具体做法第28页
        5.3.3 特点与经验第28-29页
第6章 长春市“街—社”一体化改革的应有之义及路径选择第29-37页
    6.1 长春市“街—社”一体化改革的制度环境分析第29-30页
    6.2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长春市“街—社”一体化改革的目标第30-31页
        6.2.1 街道权责进一步明晰第30页
        6.2.2 社区自治组织功能进一步强化第30页
        6.2.3 第三部门参与更加多元化第30-31页
        6.2.4 市场经济组织进入更加有序第31页
    6.3 长春市“街—社”一体化改革应遵循的原则第31-32页
        6.3.1 科学规划“街—社”一体化区域范围原则第31页
        6.3.2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第31-32页
        6.3.3 建设“智慧社区”,加强顶层设计原则第32页
    6.4 长春市“街—社”一体化改革路径选择第32-37页
        6.4.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第32-35页
        6.4.2 提高社区自组织能力、培育公民意识第35页
        6.4.3 加强社会协同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41-42页
后记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职能问题研究
下一篇:胡居仁的心性工夫论及其对儒家正统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