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庭前会议的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10-22页 |
(一) 庭前会议的启动主体 | 第10-14页 |
(二) 庭前会议的主持主体 | 第14-18页 |
(三) 被告人的参与权 | 第18-22页 |
二、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22-29页 |
(一) 庭前会议制度的使用率低问题 | 第22-23页 |
(二) 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范围不明确 | 第23-29页 |
三、庭前会议的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29-40页 |
(一) 程序性问题的操作不明确 | 第29-30页 |
(二) 实体性问题的处理不明确 | 第30-32页 |
(三) 证据问题的处理不明确 | 第32-40页 |
四、庭前会议的效力及其监督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40-46页 |
(一) 庭前会议的效力 | 第40-42页 |
(二) 庭前会议的监督机制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