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2.1 概念及其分类 | 第20-22页 |
2.1.1 合作广告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合作广告分类 | 第21-22页 |
2.2 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2.2.1 合作广告模型研究 | 第22-25页 |
2.2.2 实证研究 | 第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单次博弈合作广告模型分析 | 第26-31页 |
3.1 基本假设和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3.1.1 基本假设 | 第26页 |
3.1.2 符号说明 | 第26页 |
3.1.3 基本公式 | 第26-27页 |
3.2 制造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 第27-28页 |
3.3 零售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 第28-30页 |
3.4 Nash均衡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多次博弈的合作广告策略动态调整模型 | 第31-41页 |
4.1 制造商为领导者的多次博弈策略动态调整模型 | 第31-36页 |
4.1.1 制造商先调整策略的情形 | 第31-33页 |
4.1.2 零售商先调整策略的情形 | 第33-34页 |
4.1.3 算例分析 | 第34-36页 |
4.2 零售商为领导者的多次博弈策略动态调整模型 | 第36-41页 |
4.2.1 制造商先调整策略的情形 | 第36-38页 |
4.2.2 零售商先调整策略的情形 | 第38-39页 |
4.2.3 算例分析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多次博弈模型的扩展性分析 | 第41-50页 |
5.1 进一步的数值分析 | 第41-47页 |
5.1.1 各情况数据分析 | 第42-46页 |
5.1.2 四种情况比较 | 第46-47页 |
5.2 模型应用——策略的选择 | 第47-50页 |
5.2.1 策略的分析 | 第47-48页 |
5.2.2 各情况分析及策略选择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研究结论总结 | 第50-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1 | 第56-59页 |
附录2 | 第59-62页 |
附录3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