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农药、抗生素、表面活性剂及氯酚类化合物的吸附研究 | 第10-11页 |
1.1.1 污染物概况 | 第10页 |
1.1.2 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 第10-11页 |
1.2 常用的吸附剂 | 第11-13页 |
1.2.1 炭质材料 | 第11-12页 |
1.2.2 天然矿物 | 第12页 |
1.2.3 壳聚糖 | 第12-13页 |
1.2.4 生物质材料 | 第13页 |
1.2.5 新型吸附剂 | 第13页 |
1.3 生物质吸附剂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1 天然生物材料 | 第13-14页 |
1.3.2 改性生物材料 | 第14页 |
1.3.3 生物材料制备活性炭 | 第14页 |
1.4 核桃壳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6-1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3页 |
2.2.1 吸附剂的表征 | 第17页 |
2.2.2 吸附质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2.2.3 静态吸附实验 | 第17-20页 |
2.2.4 动态吸附实验 | 第20-22页 |
2.2.5 误差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3-30页 |
3.1 MAC的制备 | 第23-24页 |
3.1.1 NH_4H_2PO_4浓度对制备MAC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2 固液浸渍比 | 第24页 |
3.2 炭化前后吸附剂的表征 | 第24-30页 |
3.2.1 OWS和MAC吸附 2,4-D的比较 | 第24-25页 |
3.2.2 等电点的测定 | 第25页 |
3.2.3 OWS和MAC表面的酸碱官能团测定 | 第25-26页 |
3.2.4 OWS和MAC的红外图谱 | 第26-27页 |
3.2.5 比表面积测定 | 第27页 |
3.2.6 扫描电镜 | 第27-28页 |
3.2.7 XRD | 第28页 |
3.2.8 XRF | 第28-29页 |
3.2.9 元素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章 MAC对 2,4-D及氯霉素的吸附研究 | 第30-53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的静态实验 | 第30-35页 |
4.2.1 吸附剂用量对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2 溶液初始pH值对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3 盐度对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4 吸附质平衡浓度和温度对MAC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3页 |
4.2.5 吸附时间和吸附质初始浓度对MAC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4.3 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的等温线拟合 | 第35-38页 |
4.4 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的动力学曲线模型拟合 | 第38-41页 |
4.5 热力学分析 | 第41-42页 |
4.6 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的静态解吸与再生 | 第42-45页 |
4.6.1 MAC吸附 2,4-D的静态解吸与再生 | 第42-44页 |
4.6.2 MAC吸附氯霉素的静态解吸与再生 | 第44-45页 |
4.7 对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的动态过程研究 | 第45-52页 |
4.7.1 柱高对MAC对吸附 2,4-D及氯霉素过程的影响 | 第45-46页 |
4.7.2 流速对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过程的影响 | 第46-47页 |
4.7.3 初始浓度对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过程的影响 | 第47-48页 |
4.7.4 MAC动态吸附 2,4-D及氯霉素的拟合分析 | 第48-50页 |
4.7.5 MAC吸附 2,4-D及氯霉素的动态解吸与再生 | 第50-5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MAC对CPB及二次吸附 4-CP的吸附研究 | 第53-77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MAC对CPB的静态吸附研究 | 第53-56页 |
5.2.1 吸附剂用量对MAC吸附CPB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2 溶液初始pH值对MAC吸附CPB效果的影响 | 第54页 |
5.2.3 盐度对MAC吸附CPB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4 吸附质平衡浓度和温度对MAC吸附CPB效果的影响 | 第55页 |
5.2.5 吸附时间和吸附质初始浓度对MAC吸附CPB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 MAC吸附CPB吸附的等温线拟合 | 第56-57页 |
5.4 MAC吸附CPB的动力学模型拟合 | 第57-59页 |
5.5 热力学分析 | 第59页 |
5.6 吸附剂MAC对CPB的静态解吸与再生 | 第59-61页 |
5.7 对MAC吸附CPB的动态过程研究 | 第61-65页 |
5.7.1 柱高对MAC对吸附CPB过程的影响 | 第61-62页 |
5.7.2 流速对MAC吸附CPB过程的影响 | 第62页 |
5.7.3 初始浓度对MAC吸附CPB过程的影响 | 第62-64页 |
5.7.4 动态吸附曲线的模型拟合 | 第64页 |
5.7.5 吸附剂MAC的动态解吸与再生 | 第64-65页 |
5.8 MAC1二次吸附 4-CP的研究 | 第65-76页 |
5.8.1 MAC1的制备 | 第65页 |
5.8.2 吸附剂用量、pH值及盐度度二次吸附的影响 | 第65-66页 |
5.8.3 吸附质平衡浓度和温度对MAC1吸附 4-CP效果的影响 | 第66-67页 |
5.8.4 吸附时间和吸附质初始浓度对MAC1吸附 4-CP效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5.8.5 MAC1二次吸附 4-CP的等温线拟合 | 第68-69页 |
5.8.6 MAC1对 4-CP二次吸附的动力学拟合分析 | 第69-70页 |
5.8.7 MAC1二次吸附 4-CP二的热力学分析 | 第70-71页 |
5.8.8 吸附剂MAC1对 4-CP的静态解吸与再生 | 第71-72页 |
5.8.9 柱高、流速及初始浓度对MAC1二次吸附 4-CP过程的影响 | 第72-74页 |
5.8.10 动态吸附曲线的模型拟合 | 第74-75页 |
5.8.11 吸附剂MAC1的动态解吸与再生 | 第75-76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个人简介及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