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纹控制的研究 | 第11-17页 |
1.2.1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纹机理的分析理论 | 第11-14页 |
1.2.2 国内外关于裂纹发展控制的规定 | 第14-17页 |
1.3 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1 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运用、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高强预应力钢棒在混凝土梁中的引入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新的设计思想 | 第21-31页 |
2.1 钢筋特性对混凝土结构的受力过程影响分析 | 第21-23页 |
2.1.1 配置同一特性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受力过程 | 第21-22页 |
2.1.2 配置不同特性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受力过程 | 第22-23页 |
2.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过程和裂纹发展的关系 | 第23-27页 |
2.2.1 基于断裂力学的钢筋阻裂机理 | 第23-26页 |
2.2.2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过程与裂纹发展的关系 | 第26-27页 |
2.3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新思想 | 第27-30页 |
2.3.1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不足 | 第27-28页 |
2.3.2 用裂纹发展阶段来指导结构设计的新思想 | 第28-29页 |
2.3.3 基于裂纹发展阶段设计思想的混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提出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不同钢筋特性的混凝土梁试验设计与受力过程分析 | 第31-47页 |
3.1 试验目的 | 第31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31-38页 |
3.2.1 试验梁尺寸及配筋设计 | 第31-33页 |
3.2.2 试验梁制作 | 第33-34页 |
3.2.3 材料力学性能 | 第34-35页 |
3.2.4 加载方案 | 第35-36页 |
3.2.5 测点位置及数据采集 | 第36-38页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3.3.1 试验梁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极限荷载 | 第38-39页 |
3.3.2 试验梁最终裂纹分布 | 第39-40页 |
3.3.3 试验梁受力过程分析 | 第40-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不同钢筋特性的混凝土梁裂纹发展规律分析 | 第47-86页 |
4.1 开裂荷载分析 | 第47页 |
4.2 各加载区间裂纹分布形态分析 | 第47-64页 |
4.2.1 加载区间为(0~P_(cr))时裂纹分布形态 | 第48-50页 |
4.2.2 加载区间为(P_(cr)~30%P_u)时裂纹分布形态 | 第50-53页 |
4.2.3 加载区间为(30%P_u~50%P_u)时裂纹分布形态 | 第53-57页 |
4.2.4 加载区间为(50%P_u~70%P_u)时裂纹分布形态 | 第57-61页 |
4.2.5 加载区间为(70%P_u~梁破坏)时裂纹分布形态 | 第61-64页 |
4.3 试验梁裂纹发展阶段分析 | 第64-71页 |
4.3.1 普通梁OBeam裂纹发展阶段 | 第65-66页 |
4.3.2 混杂梁CBeam-1裂纹发展阶段 | 第66页 |
4.3.3 混杂梁CBeam-2裂纹发展阶段 | 第66-67页 |
4.3.4 高强钢筋混凝土梁HBeam裂纹发展阶段 | 第67-68页 |
4.3.5 四种梁裂纹发展阶段比较 | 第68-71页 |
4.4 试验梁裂纹发展宽度分析 | 第71-74页 |
4.4.1 最大裂纹宽度 | 第71-72页 |
4.4.2 四条主裂纹宽度比较 | 第72-73页 |
4.4.3 裂纹宽度控制指标 | 第73-74页 |
4.5 试验梁裂纹发展高度分析 | 第74-76页 |
4.5.1 最大裂纹高度 | 第74-76页 |
4.5.2 优越性比较 | 第76页 |
4.6 试验梁裂纹数量及分布区域分析 | 第76-84页 |
4.6.1 纯弯段裂纹数量及裂纹总数量 | 第76-77页 |
4.6.2 不同裂纹宽度对应的裂纹数量 | 第77-80页 |
4.6.3 不同裂纹高度对应的裂纹数量 | 第80-82页 |
4.6.4 裂纹分布区域 | 第82-83页 |
4.6.5 平均裂纹间距 | 第83-8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不同钢筋特性的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 第86-96页 |
5.1 三维实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86-92页 |
5.1.1 分析内容 | 第86页 |
5.1.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86-88页 |
5.1.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88-92页 |
5.2 二维断裂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92-95页 |
5.2.1 分析内容 | 第92页 |
5.2.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92-93页 |
5.2.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93-9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6.2 展望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