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血液净化 | 第12-13页 |
1.3 血液灌流 | 第13-14页 |
1.4 胆红素 | 第14-16页 |
1.4.1 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1.4.2 胆红素分类 | 第15页 |
1.4.3 高胆红素血症 | 第15-16页 |
1.5 胆红素吸附剂 | 第16-19页 |
1.5.1 氧化硅吸附剂 | 第16-17页 |
1.5.2 活性炭吸附剂 | 第17-18页 |
1.5.3 合成树脂吸附剂 | 第18-19页 |
1.5.4 亲和树脂吸附剂 | 第19页 |
1.6 β-环糊精 | 第19-23页 |
1.6.1 β-环糊精结构和性质 | 第19-21页 |
1.6.2 环糊精包合物 | 第21页 |
1.6.3 β-环糊精吸附剂 | 第21-23页 |
1.7 β-环糊精和金刚烷自组装的温敏响应性能 | 第23-26页 |
1.8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1.8.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1.8.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金刚烷衍生物(HS-PEG-AD)和 β-环糊精二聚体(CDD)的制备 | 第28-41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2.1 主要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29-30页 |
2.2.2 金刚烷衍生物(HS-PEG-Ad)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3 β-环糊精二聚体(CDD)的合成 | 第31-32页 |
2.3 表征测试方法 | 第32页 |
2.3.1 FT-IR红外光谱测试 | 第32页 |
2.3.2 核磁共振谱(~1H-NMR和 ~(13)C-NMR)测试 | 第32页 |
2.3.3 飞行时间质谱(MAIDI-TOF-MS)测试 | 第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2.4.1 金刚烷衍生物(HS-PEG-Ad)表征 | 第32-36页 |
2.4.2 β-环糊精二聚体(CDD)表征 | 第36-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温敏响应 β-环糊精自组装表面的制备及其对胆红素的循环吸附 | 第41-54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2-43页 |
3.2.2 温敏响应 β-环糊精自组装表面的制备 | 第43页 |
3.3 测试与表征 | 第43-45页 |
3.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43页 |
3.3.2 表面亲水性表征 | 第43-44页 |
3.3.3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 | 第44页 |
3.3.4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表征 | 第44-4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3.4.1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 第45-46页 |
3.4.2 表面亲水性表征 | 第46-47页 |
3.4.3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 第47-49页 |
3.4.4 胆红素的特异性吸附表征 | 第49-50页 |
3.4.5 温敏响应性能表征 | 第50-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54-64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54-55页 |
4.2.2 蛋白质吸附 | 第55页 |
4.2.3 血小板粘附 | 第55页 |
4.2.4 溶血性分析 | 第55-56页 |
4.2.5 细胞毒性 | 第56-57页 |
4.3 测试与表征 | 第57页 |
4.3.1 QCM-D表征蛋白质吸附 | 第57页 |
4.3.2 SEM表征 | 第57页 |
4.3.3 吸光度测定 | 第5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4.4.1 蛋白质吸附研究 | 第57-59页 |
4.4.2 血小板粘附研究 | 第59-60页 |
4.4.3 溶血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4.4.4 细胞毒性分析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创新点 | 第65-66页 |
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