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基于丘陵地形的青岛低多层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22页
        1.1.1 人居环境与城市建设理论基础第16-17页
        1.1.2 青岛丘陵地区城市建设研究第17-21页
        1.1.3 低多层住区空间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 研究框架第23-24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第2章 青岛现状丘陵地区低多层住区调研及分析第26-56页
    2.1 青岛现代丘陵地区低多层住区调研案例第26页
    2.2 青岛现代丘陵地区低多层住区存在的问题第26-29页
    2.3 青岛传统丘陵地区低多层住区的历史背景第29-30页
        2.3.1 城市起源第29页
        2.3.2 德治规划第29-30页
    2.4 青岛传统丘陵地区低多层住区的分类第30-31页
        2.4.1 传统村镇聚落第30-31页
        2.4.2 西部老城住区第31页
    2.5 青岛传统丘陵地区低多层住区调研第31-34页
        2.5.1 青山渔村第31-32页
        2.5.2 大、小河东村第32-33页
        2.5.3 观海山住区第33页
        2.5.4 观象山住区第33-34页
        2.5.5 信号山住区第34页
    2.6 青岛传统丘陵地区低多层住区空间竖向设计调研分析第34-55页
        2.6.1 场地规划分析第34-43页
        2.6.2 立面层次分析第43-45页
        2.6.3 街道空间分析第45-48页
        2.6.4 入口空间分析第48-52页
        2.6.5 庭院空间分析第52-55页
    2.7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3章 青岛丘陵地区低多层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的影响要素及设计原则第56-66页
    3.1 地形地貌第56-61页
        3.1.1 对低多层住区建筑布局的影响第56-58页
        3.1.2 对低多层住区竖向设计的影响第58-59页
        3.1.3 对低多层住区接地形式的影响第59-61页
    3.2 景观资源第61-63页
        3.2.1 丘陵景观资源的特性第61-62页
        3.2.2 对建筑布局的影响第62-63页
        3.2.3 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第63页
    3.3 青岛丘陵地区低多层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第63-65页
        3.3.1 生态性原则第63-64页
        3.3.2 人文性原则第64页
        3.3.3 整体性原则第64页
        3.3.4 识别性原则第64-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基于丘陵地形的青岛低多层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策略第66-103页
    4.1 宏观层面的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策略第66-80页
        4.1.1 场地规划营造第66-74页
        4.1.2 立面层次营造第74-80页
    4.2 中观层面的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策略第80-99页
        4.2.1 街道空间营造第81-90页
        4.2.2 入口空间营造第90-93页
        4.2.3 庭院空间营造第93-99页
    4.3 微观层面的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策略第99-102页
        4.3.1 结合地形的交往空间第99-101页
        4.3.2 结合地形的水体景观第101页
        4.3.3 结合自然的构筑物第101-102页
    4.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5章 基于丘陵地形的青岛低多层住区设计实践第103-114页
    5.1 项目简介——万科青岛小镇第103-104页
        5.1.1 项目概况第103页
        5.1.2 规划指标第103-104页
    5.2 宏观层面的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第104-109页
        5.2.1 场地规划第104-107页
        5.2.2 立面层次第107-109页
    5.3 中观层面的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第109-112页
        5.3.1 街道空间第110页
        5.3.2 入口空间第110-111页
        5.3.3 庭院空间第111-112页
    5.4 微观层面的住区空间竖向设计第112-113页
    5.5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7页
    6.1 结论第114-115页
    6.2 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1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方住宅示范区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
下一篇:某钢筋混凝土水塔结构流固耦合地震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