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其他科学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

南方工业厂房屋顶光伏一体化构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7-22页
        1.1.1 现代社会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第17-18页
        1.1.2 太阳能建筑发展前景第18-19页
        1.1.3 光伏一体化建筑的概念与发展前景第19-20页
        1.1.4 工业厂房的光伏一体化前景第20-22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22页
        1.2.1 推动国内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第22页
        1.2.2 为工业厂房光伏一体化普及提供技术支持第22页
    1.3 论文的方法路线第22-25页
        1.3.1 研究对象第22-24页
        1.3.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4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光伏建筑一体化构造概述第26-45页
    2.1 国内外光伏一体化构造研究现状第26-32页
        2.1.1 国外建筑光伏一体化构造的研究现状第26-30页
        2.1.2 国内建筑光伏一体化构造的研究现状第30-32页
    2.2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主要部件第32-36页
        2.2.1 光伏发电系统第32-33页
        2.2.2 光伏发电的主要设备及其分类第33-36页
    2.3 影响光伏安装与发电的主要因素第36-40页
        2.3.1 太阳能辐射量第36-37页
        2.3.2 太阳能光伏板的安装方位第37页
        2.3.3 电池板的倾角第37-38页
        2.3.4 阴影与遮挡第38-39页
        2.3.5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运行温度第39-40页
    2.4 建筑与光伏的结合部位及主要构造方式第40-44页
        2.4.1 光伏组件与建筑屋顶结合第41-42页
        2.4.2 光伏组件与建筑墙面结合第42-43页
        2.4.3 光伏组件与建筑遮阳结合第43-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现行工业厂房屋顶光伏一体化构造方式第45-84页
    3.1 光伏一体化屋顶构造方式的分类方法第45-46页
    3.2 普通型光伏一体化构造第46-67页
        3.2.1 平屋顶光伏组件的一体化构造第47-53页
        3.2.2 坡屋顶光伏组件的一体化构造第53-56页
        3.2.3 金属屋面的一体化构造第56-64页
        3.2.4 其他屋面材料的光伏一体化构造做法第64-67页
    3.3 建材型光伏组件的屋顶一体化构造第67-81页
        3.3.1 复合型光伏建筑构件的一体化构造第68-76页
        3.3.2 复合型光伏建筑材料光伏一体化构造第76-81页
    3.4 现行屋顶一体化构造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第81-83页
        3.4.1 通风降温问题第82页
        3.4.2 维修更换问题第82页
        3.4.3 保护电气安全问题第82页
        3.4.4 构造的美学问题第82-83页
        3.4.5 构造方法本身的一些问题第83页
    3.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四章 南方工业厂房屋顶光伏一体化构造的优化探讨第84-103页
    4.1 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构造的设计与优化原则第84-86页
        4.1.1 规划先行原则第84页
        4.1.2 多专业协同设计与优化原则第84-85页
        4.1.3 节能环保原则第85页
        4.1.4 高效安全原则第85页
        4.1.5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85-86页
    4.2 工业厂房屋顶光伏一体化构造的优化要求第86-88页
        4.2.1 力学要求第86页
        4.2.2 通风散热要求第86页
        4.2.3 采光要求第86-87页
        4.2.4 光伏组件表面反光性能的要求第87页
        4.2.5 电学性能的要求第87页
        4.2.6 光伏组件的安装与更换要求第87页
        4.2.7 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要求第87页
        4.2.8 建筑美学的要求第87-88页
    4.3 现行屋顶光伏一体化构造做法的优化探讨第88-99页
        4.3.1 屋顶支架的构造优化探讨第88-90页
        4.3.2 适用通风降温的构造优化探讨第90-96页
        4.3.3 适用光伏一体化屋顶形式的优化设计第96-99页
    4.4 工业厂房屋顶一体化构造的发展趋势探讨第99-102页
        4.4.1 集成化趋势第99-101页
        4.4.2 多功能化趋势第101页
        4.4.3 智能化趋势第101-102页
    4.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基于案例的厂房屋顶光伏一体化构造设计第103-118页
    5.1 案例背景简介第103-105页
        5.1.1 案例背景第103页
        5.1.2 总体规划简介第103-105页
    5.2 厂房建筑的光伏一体化安装第105-110页
    5.3 厂房屋顶光伏一体化构造的优化设计第110-117页
        5.3.1 光伏构件及材料选型第110页
        5.3.2 光伏布置图第110-112页
        5.3.3 光伏间距计算第112页
        5.3.4 主要构造节点的优化设计示意图第112-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总结与展望第118-120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18-119页
    不足与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附件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性能装饰混凝土的研究
下一篇:北京城中心既有社区小规模多功能养老照料设施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