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农村财政论文

我国县级财政惠农资金审计研究--以A县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导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6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6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惠农资金审计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惠农资金审计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8页
        2.1.1 惠农资金第18页
        2.1.2 惠农资金审计第18页
    2.2 惠农资金审计的理论基础第18-22页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8-19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第19-20页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2页
3.A县惠农资金审计实施概况第22-36页
    3.1 A县惠农资金基本情况概述第22-25页
        3.1.1 A县基本情况介绍第22页
        3.1.2 A县惠农资金规模与结构分析第22-23页
        3.1.3 A县惠农资金使用的成效分析第23-25页
    3.2 A县惠农资金审计实施总体概况第25-36页
        3.2.1 审计准备阶段第25-27页
        3.2.2 审计实施阶段第27-35页
        3.2.3 审计终结阶段第35-36页
4.A县惠农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6-42页
    4.1 审计方式落后第36-37页
        4.1.1 计算机审计操作能力有限第36-37页
        4.1.2 事前事中审计薄弱第37页
    4.2 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第37-39页
        4.2.1 审计局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分析第37-38页
        4.2.2 审计项目组成员综合素质分析第38-39页
    4.3 审计结果公开透明度差第39-40页
        4.3.1 A县审计公开制度缺失第39-40页
        4.3.2 审计结果公开内容有限第40页
    4.4 绩效审计薄弱第40-42页
        4.4.1 A县惠农资金绩效审计开展不足第40-41页
        4.4.2 未建立绩效审计制度体系第41-42页
5.完善A县惠农资金审计的建议第42-51页
    5.1 科学运用审计技术方法第42-44页
        5.1.1 科学运用计算机审计第42-43页
        5.1.2 不断推进全过程审计第43-44页
    5.2 加强审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方面建设第44-46页
        5.2.1 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第44-45页
        5.2.2 提高审计职业准入门槛第45页
        5.2.3 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第45-46页
    5.3 提高审计公开透明度第46-47页
        5.3.1 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第46页
        5.3.2 提高审计结果透明度第46-47页
    5.4 强化绩效审计体系建设第47-51页
        5.4.1 确定惠农资金绩效审计目标第47页
        5.4.2 明确惠农资金绩效审计内容第47页
        5.4.3 建立惠农资金绩效审计规章制度第47-48页
        5.4.4 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第48-49页
        5.4.5 将惠农资金绩效审计与其他审计相结合第49-51页
6.结论与启示第51-53页
    6.1 结论第51页
    6.2 研究启示第51-52页
    6.3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计行业监管溢出效应研究--来自预防性监管约谈的证据
下一篇:客户的稳健性和审计师与客户的契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