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论文--玉米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大斑病发生及流行要素的影响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第15-25页
    1. 秸秆还田的方式第15-16页
    2. 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第16-19页
        2.1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第16页
        2.2 秸秆还田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影响第16-17页
        2.3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17页
        2.4 秸秆还田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影响第17-18页
        2.5 秸秆还田对土壤pH的影响第18页
        2.6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18-19页
        2.7 秸秆还田对土壤酶的影响第19页
    3. 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19-20页
    4. 秸秆还田腐解及化感作用的研究第20-23页
        4.1 秸秆还田腐解规律的研究第20-21页
            4.1.1 秸秆腐解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4.1.2 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第21页
            4.1.3 秸秆腐解过程中物质的积累与转化第21页
        4.2 秸秆还田化感作用的研究第21-23页
            4.2.1 化感物质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1-22页
            4.2.2 化感物质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2页
            4.2.3 化感物质对作物某些酶活性的影响第22-23页
    5. 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第23-25页
第二章 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第25-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1.1 供试玉米品种第25页
        1.2 病原菌的繁殖第25页
        1.3 试验小区设计第25-26页
        1.4 病害调查及病害分级标准第26页
        1.5 数据处理第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2.1 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玉米大斑病的病情第26-28页
        2.2 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玉米大斑病时间流行动态模型的建立第28-31页
        2.3 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玉米大斑病流行时期的推导及比较第31-32页
    3. 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玉米秸秆腐解液酚酸物质检测及对玉米大斑病菌的影响第34-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1.1 玉米秸秆腐解液的制备第34页
        1.2 供试菌株第34页
        1.3 玉米秸秆腐解液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4-35页
        1.4 玉米秸秆腐解液中酚酸物质检测第35页
        1.5 酚酸物质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5-36页
        1.6 数据处理第3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2.1 玉米秸秆腐解液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6-39页
        2.2 秸秆腐解液中酚酸物质的检测第39-40页
        2.3 酚酸物质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0-42页
    3.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43-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7页
        1.1 试验设计第43页
        1.2 土样采集第43页
        1.3 供试培养基第43-44页
        1.4 土壤微生物计数第44页
        1.5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第44-47页
        1.6 数据分析第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2.1 秸秆还田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第47-49页
        2.2 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第49-52页
    3.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及寄主防御酶系的影响第53-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1.1 材料第53页
        1.2 试验区设计第53页
        1.3 玉米生长性状的测定第53页
        1.4 玉米根系活力的测定第53-54页
        1.5 玉米防御酶的测定第54-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2页
        2.1 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玉米生长性状的变化第56-58页
        2.2 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玉米根系活力的变化第58-59页
        2.3 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玉米防御酶的变化第59-62页
    3. 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3-67页
    6.1 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第63-64页
    6.2 玉米秸秆腐解液酚酸物质检测及对玉米大斑病菌的影响第64-65页
    6.3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65页
    6.4 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及防御酶系的影响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层级结构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LESA的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