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注水井井下管柱力学效应基本原理 | 第16-32页 |
2.1 注水管柱长度和受力变化的基本效应 | 第17-28页 |
2.1.1 活塞效应 | 第18-20页 |
2.1.2 螺旋弯曲效应 | 第20-26页 |
2.1.3 鼓胀效应 | 第26-27页 |
2.1.4 温度效应 | 第27-28页 |
2.2 注水管柱与封隔器的关系 | 第28-31页 |
2.2.1 自由移动 | 第28页 |
2.2.2 有限移动 | 第28-30页 |
2.2.3 不能移动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不同管柱结构类型的力学模型 | 第32-48页 |
3.1 单一尺寸注水管柱计算 | 第32-34页 |
3.1.1 允许注水管柱自由移动情况 | 第32-33页 |
3.1.2 允许注水管柱有限移动情况 | 第33页 |
3.1.3 不允许注水管柱移动情况 | 第33页 |
3.1.4 永久性螺旋弯曲 | 第33-34页 |
3.2 复合尺寸注水管柱计算 | 第34-40页 |
3.2.1 允许注水管柱自由移动情况 | 第35-40页 |
3.2.2 允许注水管柱有限移动情况 | 第40页 |
3.2.3 不允许注水管柱移动情况 | 第40页 |
3.3 多封隔器注水管柱计算 | 第40-44页 |
3.3.1 基本假设 | 第40-41页 |
3.3.2 中间封隔器对注水管柱的作用力 | 第41-43页 |
3.3.3 中间封隔器处作用力使注水管柱发生形变量计算 | 第43-44页 |
3.3.4 水力坐封式中间封隔器 | 第44页 |
3.4 水平井注水管柱计算 | 第44-47页 |
3.4.1 弯曲段注水管柱 | 第44-46页 |
3.4.2 水平段多封隔器注水管柱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注水井井下管柱力学分析软件编制 | 第48-53页 |
4.1 软件功能 | 第48-50页 |
4.2 软件的实现 | 第50页 |
4.3 软件介绍 | 第50-52页 |
4.3.1 软件主界面 | 第50-51页 |
4.3.2 形变量计算界面 | 第51页 |
4.3.3 影响因素分析界面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现场实例应用 | 第53-83页 |
5.1 单一尺寸注水管柱计算实例 | 第53-64页 |
5.1.1 封隔器允许注水管柱自由移动 | 第53-58页 |
5.1.2 封隔器允许注水管柱有限移动 | 第58-60页 |
5.1.3 封隔器不允许注水管柱移动 | 第60-64页 |
5.2 复合尺寸注水管柱计算实例 | 第64-70页 |
5.2.1 封隔器允许注水管柱自由移动 | 第64-65页 |
5.2.2 封隔器允许注水管柱有限移动 | 第65-67页 |
5.2.3 封隔器不允许注水管柱移动 | 第67-70页 |
5.3 多封隔器注水管柱计算实例 | 第70-79页 |
5.3.1 封隔器A与封隔器A、B之间注水管柱的计算与分析 | 第71-72页 |
5.3.2 封隔器B与封隔器B至井口注水管柱的计算与分析 | 第72-79页 |
5.4 水平井注水管柱计算实例 | 第79-81页 |
5.4.1 弯曲段屈曲临界载荷计算 | 第79页 |
5.4.2 弯曲段屈曲临界载荷影响因素分析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建议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