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所采取的方法 | 第13-15页 |
1.3.1 文献综述法 | 第13-15页 |
1.3.2 实地调研法 | 第15页 |
1.3.3 综合分析法 | 第15页 |
1.4 国内外景观小品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5-19页 |
1.4.1 国外景观小品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5-17页 |
1.4.2 国内景观小品的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7-19页 |
1.5 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1.5.1 景观小品的含义 | 第19-20页 |
1.5.2 景观小品的分类 | 第20-21页 |
1.6 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广州老西关荔枝湾景观小品的历史与发展分析 | 第23-32页 |
2.1 唐代“荔园”的景观小品 | 第23-24页 |
2.2 南汉皇家园林“昌华苑”的景观小品 | 第24-26页 |
2.3 清代私家园林海山仙馆”和“小画舫斋”的景观小品 | 第26-29页 |
2.4 民国和近代“新荔枝湾”的景观小品 | 第29-31页 |
2.5 当代荔枝湾景观 | 第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广州老西关荔枝湾景观小品的物质构景要素 | 第32-50页 |
3.1 建筑景观小品 | 第33-42页 |
3.1.1 桥、廊、塔、亭 | 第33-36页 |
3.1.2 景门、景窗、景墙 | 第36-39页 |
3.1.3 栏杆、雕刻、铺装 | 第39-42页 |
3.2 配景类景观小品 | 第42-47页 |
3.2.1 置石 | 第42页 |
3.2.2 水景 | 第42-43页 |
3.2.3 植栽 | 第43-47页 |
3.3 设施类景观小品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广州老西关荔枝湾景观小品中的文化与视觉元素 | 第50-69页 |
4.1 西关文化元素 | 第50-59页 |
4.1.1 西关民俗 | 第50-51页 |
4.1.2 西关饮食 | 第51-52页 |
4.1.3 宗教文化 | 第52-53页 |
4.1.4 西关艺术 | 第53-59页 |
4.2 视觉形式构成元素 | 第59-67页 |
4.2.1 景观小品的形态 | 第59-63页 |
4.2.2 景观小品的色彩 | 第63-65页 |
4.2.3 景观小品的组织形式 | 第65-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广州荔枝湾景观小品的设计应用与实践 | 第69-82页 |
5.1 广州荔枝湾景观小品的使用状况分析 | 第69-75页 |
5.1.1 景观小品的使用现状分析 | 第69-70页 |
5.1.2 景观小品的主要用途和使用者 | 第70-73页 |
5.1.3 景观小品设计上成功与不足 | 第73-75页 |
5.2 改进设计的建议 | 第75-76页 |
5.3 改进设计实践 | 第76-81页 |
5.3.1 灯具的设计 | 第78-79页 |
5.3.2 垃圾箱的设计 | 第79-80页 |
5.3.3 荔枝湾景观小品的设置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