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引言 | 第10-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2.1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2.2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3 有关沪港通的研究综述 | 第15页 |
2.4 总结性评论 | 第15-16页 |
(三)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 第16-17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16页 |
3.2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五)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19页 |
5.1 创新点 | 第18-19页 |
5.2 本文的不足 | 第19页 |
二、沪港通概述 | 第19-25页 |
(一) 沪港通 | 第19-23页 |
1.1 沪港通概念 | 第19-20页 |
1.2 沪港通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1.3 沪港通与其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制度的区别 | 第21-23页 |
1.4 标的证券 | 第23页 |
(二) 沪港通交易概况 | 第23-25页 |
2.1 股票交易概况 | 第23-24页 |
2.2 沪港通交易概况 | 第24-25页 |
三、沪港通影响股票市场的作用机制 | 第25-30页 |
(一) 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 第26页 |
(二) 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 | 第26-29页 |
(三) 推动金融创新 | 第29-30页 |
(四)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 第30页 |
四、基于VAR模型的沪港通制度对标的股票市场影响的分析 | 第30-40页 |
(一) VAR模型的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二) VAR模型的估计 | 第32-35页 |
2.1 平稳性检验 | 第32-33页 |
2.2 沪港通制度影响标的股票市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 | 第33-35页 |
(三)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35-36页 |
(四)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6-39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五、基于面板数据双差分模型的自然实验 | 第40-45页 |
(一) 面板数据双差分模型 | 第41-42页 |
(二) 基于面板数据双差分模型白然实验的数据处理和指标设计 | 第42-43页 |
(三) 模型设定检验 | 第43-44页 |
(四) 基于面板数据双差分模型自然实验的实证结果 | 第44-45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六、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5-49页 |
(一) 沪港通制度对标的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 | 第46-47页 |
1.1 沪港通对标的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 第46页 |
1.2 沪港通对标的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二) 沪港通制度对标的股票产生的影响 | 第47页 |
2.1 沪港通对标的股票波动性产生的影响 | 第47页 |
2.2 沪港通对标的股票流动性产生的影响 | 第47页 |
(三) 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3.1 保持循序渐进,有序扩大标的股票范围 | 第47页 |
3.2 加快配套金融创新制度的建设 | 第47-48页 |
3.3 建立完善风险监管控制体系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