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5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1.2 仿生超疏水材料的应用 | 第20-22页 |
1.3 仿生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41页 |
1.3.1 模板法 | 第22-25页 |
1.3.2 层层组装法 | 第25-26页 |
1.3.3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26-27页 |
1.3.4 等离子体法 | 第27-28页 |
1.3.5 溶胶-凝胶法 | 第28-30页 |
1.3.6 静电纺丝法 | 第30-31页 |
1.3.7 电化学法 | 第31-32页 |
1.3.8 水热法 | 第32-34页 |
1.3.9 化学刻蚀法 | 第34-35页 |
1.3.10 有机无机共混法 | 第35-36页 |
1.3.11 相分离法 | 第36-38页 |
1.3.12 印刷技术 | 第38-40页 |
1.3.13 湿化学法 | 第40-41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41-45页 |
1.4.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1.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8页 |
第二章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聚合物及其与纳米SiO_2复合制备疏水、超疏水涂层 | 第58-94页 |
2.1 引言 | 第58-5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9-65页 |
2.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第59-60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0页 |
2.2.3 主要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60-64页 |
2.2.4 涂层的制备 | 第64-65页 |
2.2.4.1 纳米SiO_2/丙烯酸酯聚合物乙醇共混液及其复合膜的制备 | 第64页 |
2.2.4.2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乙醇共混液及其复合膜的制备 | 第64-65页 |
2.2.4.3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甲苯共混液及其复合膜的制备 | 第6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5-90页 |
2.3.1 纳米SiO_2/丙烯酸酯聚合物(乙醇)复合膜的表征 | 第65-71页 |
2.3.1.1 丙烯酸酯聚合物(乙醇)的表征 | 第65-66页 |
2.3.1.2 疏水性 | 第66-67页 |
2.3.1.3 热稳定性 | 第67-68页 |
2.3.1.4 表面形貌和表面组成分析 | 第68-70页 |
2.3.1.5 涂层的附着力和铅笔硬度 | 第70-71页 |
2.3.2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乙醇)复合膜的表征 | 第71-80页 |
2.3.2.1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乙醇)的表征 | 第71-72页 |
2.3.2.2 疏水性 | 第72-74页 |
2.3.2.3 热稳定性 | 第74-76页 |
2.3.2.4 表面形貌分析 | 第76-78页 |
2.3.2.5 表面组成分析 | 第78-79页 |
2.3.2.6 涂层的附着力和铅笔硬度 | 第79-80页 |
2.3.3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甲苯)复合膜的表征 | 第80-90页 |
2.3.3.1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甲苯)的表征 | 第80-81页 |
2.3.3.2 疏水性 | 第81-84页 |
2.3.3.3 热稳定性 | 第84-86页 |
2.3.3.4 表面形貌分析 | 第86-88页 |
2.3.3.5 涂层的附着力和铅笔硬度 | 第88-89页 |
2.3.3.6 形成机理 | 第89-90页 |
2.4 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第三章 利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规共聚物及其与纳米SiO_2复合制备超疏水涂层 | 第94-110页 |
3.1 引言 | 第94-9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95-96页 |
3.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第95页 |
3.2.2 主要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95页 |
3.2.3 涂层的制备 | 第95-96页 |
3.2.3.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膜的制备 | 第95-96页 |
3.2.3.2 纳米SiO_2/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复合膜的制备 | 第9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7页 |
3.3.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膜的表征 | 第96-103页 |
3.3.1.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的表征 | 第97-98页 |
3.3.1.2 疏水性 | 第98-100页 |
3.3.1.3 表面形貌分析 | 第100-101页 |
3.3.1.4 耐酸碱性 | 第101-102页 |
3.3.1.5 涂层的附着力和铅笔硬度 | 第102-103页 |
3.3.2 纳米SiO_2/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复合膜的表征 | 第103-107页 |
3.3.2.1 疏水性 | 第103-105页 |
3.3.2.2 表面形貌和表面组成分析 | 第105-106页 |
3.3.2.3 涂层的附着力和铅笔硬度 | 第106-107页 |
3.4 小结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第四章 利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嵌段共聚物及其与纳米SiO_2复合制备超疏水涂层 | 第110-126页 |
4.1 引言 | 第110-11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11-112页 |
4.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第111页 |
4.2.2 主要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111页 |
4.2.3 涂层的制备 | 第111-112页 |
4.2.3.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膜的制备 | 第112页 |
4.2.3.2 纳米SiO_2/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复合膜的制备 | 第11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3页 |
4.3.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膜的表征 | 第112-120页 |
4.3.1.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表征 | 第112-114页 |
4.3.1.2 疏水性 | 第114-115页 |
4.3.1.3 形貌分析 | 第115-117页 |
4.3.1.4 形成机理 | 第117-118页 |
4.3.1.5 耐酸碱性 | 第118-119页 |
4.3.1.6 涂层的附着力和铅笔硬度 | 第119-120页 |
4.3.2 纳米SiO_2/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复合膜的表征 | 第120-123页 |
4.3.2.1 疏水性 | 第120-121页 |
4.3.2.2 表面形貌和表面组成分析 | 第121-123页 |
4.3.2.3 附着力和铅笔硬度 | 第123页 |
4.4 小结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复合膜渗透汽化分离甲苯和水 | 第126-148页 |
5.1 引言 | 第126-12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27-132页 |
5.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第127页 |
5.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27页 |
5.2.3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 | 第127页 |
5.2.4 主要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127-13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32-143页 |
5.3.1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复合膜的疏水性 | 第132-133页 |
5.3.2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复合膜的红外分析 | 第133-134页 |
5.3.3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复合膜的热分析 | 第134页 |
5.3.4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渗透汽化复合膜的截面形貌分析 | 第134-135页 |
5.3.5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渗透汽化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测试 | 第135-141页 |
5.3.6 实验结果与文献结果比较 | 第141-143页 |
5.4 小结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8页 |
第六章 疏水、超疏水涂层在延迟结冰方面的应用 | 第148-153页 |
6.1 引言 | 第148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48-149页 |
6.2.1 主要材料 | 第148页 |
6.2.2 主要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148-14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49-150页 |
6.3.1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疏水涂层延迟结冰性能研究 | 第149-150页 |
6.3.2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超疏水涂层延迟结冰性能研究 | 第150页 |
6.4 小结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3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153-157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53-155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55-15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7-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