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表面分析系列仪器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构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32页
    1.1 虚拟现实技术第11-21页
        1.1.1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和特征第11页
        1.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第11-13页
        1.1.3 虚拟现实的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 虚拟实验室第21-27页
        1.2.1 虚拟实验室的概念第21-22页
        1.2.2 虚拟实验室的分类第22页
        1.2.3 虚拟实验室的研究现状第22-27页
    1.3 表面分析虚拟实验室研究现状第27-30页
        1.3.1 电镜虚拟实验室研究现状第27-29页
        1.3.2 原子力显微镜虚拟实验室第29-30页
    1.4 表面分析系列仪器虚拟实验室的现状讨论第30页
    1.5 小结第30-32页
2 表面分析系列仪器虚拟实验室开发的研究意义及路线第32-41页
    2.1 表面分析系列仪器虚拟实验室的研究背景第32-37页
        2.1.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概述第32-33页
        2.1.2 原子力显微镜的概述第33-35页
        2.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的概述第35-36页
        2.1.4 建立表面分析系列仪器虚拟实验室的意义第36-37页
    2.2 表面分析系列仪器虚拟实验室的开发路线第37-39页
        2.2.1 脚本编写第37-38页
        2.2.2 建立模型第38页
        2.2.3 设计实验第38页
        2.2.4 网络平台数据库第38-39页
    2.3 表面分析系列仪器虚拟实验室的开发技术第39-40页
        2.3.1 交互软件的选择第39-40页
        2.3.2 开发工具汇总第40页
    2.4 小结第40-41页
3 SEM虚拟实验室的构建第41-56页
    3.1 SEM的总体设计第41-44页
        3.1.1 扫描电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开发设计第41-42页
        3.1.2 扫描电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核心功能设计第42-43页
        3.1.3 扫描电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其他功能设计第43-44页
    3.2 三维模型的构建第44-48页
        3.2.1 样品模型的构建第44-45页
        3.2.2 扫描电镜的建模第45页
        3.2.3 离子溅射仪的建模第45-46页
        3.2.4 实验用品模型的构建第46-47页
        3.2.5 实验室场景的建模第47-48页
    3.3 扫描电镜虚拟实验室的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第48-55页
        3.3.1 样品选择与动态载入第48页
        3.3.2 三维环境下物体的碰撞检测与直接拾取的实现第48-50页
        3.3.3 非线性操作模拟第50页
        3.3.4 氮气吹扫第50-52页
        3.3.5 工作站小窗口的全屏模式第52页
        3.3.6 工作站视野连续移动第52-53页
        3.3.7 视野实时放大和缩小第53-54页
        3.3.8 保存摄像机截图第54-55页
    3.4 小结第55-56页
4 AFM虚拟实验室的构建第56-65页
    4.1 AFM总体设计第56页
    4.2 模型构建第56-58页
    4.3 功能的设计与实现第58-64页
        4.3.1 探针支架的二维转换和拖拽第58-59页
        4.3.2 工作站按钮第59-60页
        4.3.3 反射激光位置调节第60-61页
        4.3.4 探针位置调节第61页
        4.3.5 视角的移动与旋转第61-62页
        4.3.6 角度便捷式切换第62-63页
        4.3.7 物体及工作站按钮说明第63-64页
    4.4 小结第64-65页
5 XPS虚拟实验室的构建第65-71页
    5.1 XPS总体设计第65页
    5.2 模型的构建第65-66页
    5.3 功能设计第66-70页
        5.3.1 元素选择第66-67页
        5.3.2 多谱图出峰第67-68页
        5.3.3 下拉式选单第68-69页
        5.3.4 工作站窗口的改变第69-70页
    5.4 小结第70-71页
6 表面分析系列仪器虚拟实验室的测试与评价第71-72页
    6.1 软件的测试第71页
    6.2 软件的评价第71-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圆弧面线性离子阱性能优化
下一篇:螺栓联接损伤对部件整体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