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改革下的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探索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3 需要解决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社区警务理论的基本概述 | 第21-29页 |
2.1 社区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社区的含义 | 第21页 |
2.1.2 社区的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2.2 社区警务的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2.2.1 社区警务的内涵 | 第22-23页 |
2.2.2 社区警务的内容 | 第23-24页 |
2.2.3 社区警务的基本原则 | 第24页 |
2.2.4 社区警务的特征 | 第24-25页 |
2.3 开展社区警务的途径 | 第25-26页 |
2.4 社区警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 | 第26-29页 |
第3章 警务改革下的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9-42页 |
3.1 警务改革下的社区警务工作现状 | 第29-37页 |
3.1.1 社区警务建设总体情况 | 第29-33页 |
3.1.2 社区民警工作状况 | 第33-34页 |
3.1.3 社区警务基本模式 | 第34-37页 |
3.2 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3.2.1 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3.2.2 制约社区警务工作的原因 | 第38-42页 |
第4章 国外几种值得借鉴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 | 第42-48页 |
4.1 国外几种社区警务模式 | 第42-46页 |
4.1.1 美国的市民导向警务模式 | 第42-43页 |
4.1.2 英国睦邻制警务模式 | 第43页 |
4.1.3 日本交番制警务模式 | 第43-44页 |
4.1.4 澳大利亚邻里联防警务模式 | 第44-45页 |
4.1.5 新加坡邻里警岗制警务模式 | 第45-46页 |
4.2 国外社区警务对中国警务改革的启示 | 第46-48页 |
第5章 建设社区警务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48-57页 |
5.1 基于标准化的社区警务考核机制 | 第48-49页 |
5.1.1 摆正社区警务在公安事业中的位置 | 第48页 |
5.1.2 科学合理的配置社区民警 | 第48页 |
5.1.3 各项保障机制落实到位 | 第48-49页 |
5.2 基于社会化的社区警务结构设计 | 第49-50页 |
5.2.1 构建社区分级分类控制网 | 第49页 |
5.2.2 构建社区治安巡逻防控网 | 第49-50页 |
5.2.3 构建社区重点部位监控网 | 第50页 |
5.3 基于信息化的社区警务效能提升 | 第50-52页 |
5.3.1 信息采集常态化 | 第50-51页 |
5.3.2 数据采集准确高效化 | 第51页 |
5.3.3 平台应用系统化 | 第51-52页 |
5.3.4 思维模式数字化 | 第52页 |
5.4 基于精细化的社区警务社会管理 | 第52-54页 |
5.4.1 推广娱乐场所管理的新流程 | 第52-53页 |
5.4.2 探索建立二手交易业和寄递业网管新模式 | 第53页 |
5.4.3 推出警务室建设新举措 | 第53-54页 |
5.5 基于专职化的社区警务队伍建设 | 第54-57页 |
5.5.1 明确界定社区民警工作职责 | 第54页 |
5.5.2 全面推行“六进六全”机制 | 第54-55页 |
5.5.3 制定下社区制度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