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8-10页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10-44页 |
1 病因 | 第10-12页 |
2 发病机制 | 第12-14页 |
3 诊断 | 第14-15页 |
4 预后 | 第15页 |
5 治疗 | 第15-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4页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 第44-58页 |
1 病因病机 | 第44-45页 |
2 中医药治疗 | 第45-53页 |
3 中成药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53-54页 |
4 总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前言 | 第58-59页 |
临床资料 | 第59页 |
1 一般资料 | 第59页 |
2 既往治疗情况 | 第59页 |
诊疗标准 | 第59-61页 |
1 病例选择标准 | 第59-60页 |
2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 第60-61页 |
研究方法 | 第61-63页 |
1 治疗方法 | 第61页 |
2 观察指标 | 第61页 |
3 标本釆集和检测方法 | 第61页 |
4 不良事件观察 | 第61-62页 |
5 统计学方法 | 第62页 |
6 伦理学问题 | 第62-63页 |
结果 | 第63-71页 |
1 临床症状 | 第63-65页 |
2 实验室指标 | 第65-66页 |
3 临床疗效 | 第66-70页 |
4 不良反应 | 第70-71页 |
讨论 | 第71-78页 |
1 古典文献中关于ITP的描述 | 第71-73页 |
2 “气血两虚、瘀血阻络”病机理论的提出与方药解析 | 第73-74页 |
3 观察指标的选择及临床意义 | 第74-75页 |
4 治疗结果及分析 | 第75-76页 |
5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附录 ITP诊断及疗效标准 | 第79-81页 |
1 ITP的诊断标准 | 第79页 |
2 ITP的分型 | 第79页 |
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第79页 |
4 出血程度分级标准 | 第79页 |
5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第79-80页 |
6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