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二章 刑事案卷移送制度概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刑事案卷移送方式的内涵及形成机理 | 第11-16页 |
一、刑事案卷移送制度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刑事案卷移送方式的形成机理 | 第12-15页 |
三、刑事案卷移送方式与审判中心主义关系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刑事案卷移送方式的模式 | 第16-20页 |
一、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的全案移送制度 | 第16-17页 |
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起诉状一本主义 | 第17-19页 |
三、混合式诉讼模式下的有限卷宗移送方式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刑事案卷移送方式的评析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案卷移送制度的变迁及未解问题 | 第23-31页 |
第一节 1979年—1996 年:刑事案卷全案移送制度 | 第23-25页 |
一、1979 年习惯性的全案移送制度立法原因 | 第23页 |
二、1979 年习惯性的全案移送制度的困境 | 第23-25页 |
第二节 1996—2012 年:刑事案卷“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制度 | 第25-27页 |
一、刑事案卷“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制度立法原因 | 第25页 |
二、刑事案卷“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制度的困境 | 第25-27页 |
第三节 2012年后:刑事卷宗全案移送制度 | 第27-31页 |
一、2012 年刑事卷宗全案移送制度立法原因 | 第27-28页 |
二、2012 年刑事卷宗全案移送制度的未解问题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卷宗移送制度的完善 | 第31-45页 |
第一节 我国刑事案卷移送制度改革的宏观思路 | 第31-34页 |
一、全案移送与起诉书一本主义并行 | 第31页 |
二、卷宗移送信息化 | 第31-32页 |
三、以庭审实质化为目标 | 第32页 |
四、以契合本国实际为指导思想 | 第32-33页 |
五、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为原则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案卷移送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34-41页 |
一、复合式刑事卷宗移送方式 | 第34-36页 |
二、卷宗移送信息化 | 第36-38页 |
三、确立控辩双方“双向”的证据展示制度 | 第38-40页 |
四、庭前审查程序实行预审法官与庭审法官相分离制度 | 第40页 |
五、重新规范检察机关起诉书的内容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我国刑事案卷移送方式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41-45页 |
一、完善直接言词原则 | 第42页 |
二、规范和限制法官的庭外调查取证权 | 第42-43页 |
三、完善我国的刑事当庭宣判制度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