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农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践探索与法治需求研究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引言第11-15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1.4.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4页
        1.4.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5页
2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基础理论第15-19页
    2.1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相关概念的内涵第15-16页
        2.1.1 农民住房的内涵第15页
        2.1.2 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内涵第15页
        2.1.3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内涵第15-16页
    2.2 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基础理论第16-19页
        2.2.1 “房地一体”模式第16-17页
        2.2.2 “分离主义”模式第17页
        2.2.3 对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第17-19页
3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的实践探索第19-21页
    3.1 重庆市试点的实践探索第19页
    3.2 四川成都市试点的实践探索第19页
    3.3 浙江温州乐清市试点的实践探索第19-21页
4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1-28页
    4.1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面临法律方面的制约第21-22页
        4.1.1 《物权法》、《担保法》相关规定的制约第21-22页
        4.1.2 《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的制约第22页
    4.2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价值评估困难第22-23页
        4.2.1 农村住房市场不支持公开市场价值标准第22-23页
        4.2.2 宅基地的价值属性不明确第23页
        4.2.3 农民住房价格具有较大的或然性第23页
    4.3 抵押物处置困难第23-25页
        4.3.1 政策层面的困难第23-24页
        4.3.2 经济层面的困难第24页
        4.3.3 受让范围的限制第24-25页
    4.4 配套制度欠缺第25-28页
        4.4.1 农民住房抵押登记制度不完善第25页
        4.4.2 金融机构配套制度不完善第25-26页
        4.4.3 风险分担和保障制度不完善第26-28页
5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相关法律建议第28-33页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扫清法律障碍第28页
    5.2 合理评估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价值第28-30页
        5.2.1 加快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制的建立第28-29页
        5.2.2 建立规范的农民住房交易市场第29页
        5.2.3 改革完善宅基地流转机制第29-30页
    5.3 完善抵押物处置措施第30-31页
        5.3.1 建立完善的抵押体系和机制第30页
        5.3.2 采取多种方式处置抵押物第30-31页
        5.3.3 扩大抵押物处置受让人的范围第31页
    5.4 提供完善的配套制度第31-33页
        5.4.1 完善农村住房抵押登记制度制度第31页
        5.4.2 完善金融机构配套措施第31-32页
        5.4.3 完善风险分担和保障机制第32-33页
6 结论第33-34页
致谢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权利公约》在俄罗斯的实施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