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失独者的媒介形象研究--以《广州日报》、《华商报》、《新京报》及人民网相关报道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课题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3.1 媒介形象第12-13页
        1.3.2 弱势群体媒介形象第13-14页
        1.3.3 失独问题相关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4 失独报道与失独者形象研究第17-18页
    1.4 理论概念回顾第18-19页
        1.4.1 媒介再现第18-19页
        1.4.2 刻板印象第19页
    1.5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第19-22页
        1.5.1 研究问题第19-20页
        1.5.2 创新之处第20页
        1.5.3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 失独报道的媒介内容分析第22-42页
    2.1 样本界定与类目建构第22-26页
        2.1.1 样本界定第22-23页
        2.1.2 类目建构第23-25页
        2.1.3 信度检验第25-26页
    2.2 谁在说:失独报道的规模与消息来源分析第26-29页
        2.2.1 报道数量变化反映未形成稳定关注第26-27页
        2.2.2 报道消息来源以政府话语权为主导第27-29页
    2.3 说什么:失独报道的主题与媒体角色分析第29-34页
        2.3.1 报道主题上侧重跟随官方动向第29-31页
        2.3.2 图片倾向由负面转为正面为主第31-32页
        2.3.3 媒体角色以单纯呈现事件为主第32-34页
    2.4 怎么说:失独报道的策略与立场倾向分析第34-41页
        2.4.1 报道体裁上以短消息为主第34-36页
        2.4.2 报道时机上常态性关注议题失衡第36-38页
        2.4.3 报道倾向上以官方正面报道为主第38-39页
        2.4.4 媒体与失独者关系以远距离为主第39-41页
    2.5 小结第41-42页
3 报道中失独者形象的内容分析第42-56页
    3.1 失独者媒介形象分析样本获取与类目建构第42-44页
        3.1.1 样本获取第42页
        3.1.2 类目建构第42-44页
        3.1.3 信度检验第44页
    3.2 失独者媒介形象所在报道主题与人口特征分析第44-48页
        3.2.1 失独者媒介形象所在报道主题分布第44-45页
        3.2.2 性别上更偏重女性失独者第45页
        3.2.3 地域分布上城乡间严重失衡第45-46页
        3.2.4 失独者的年龄和身份分布第46-48页
    3.3 失独者媒介形象的基本生存状况分析第48-51页
        3.3.1 生活状况第48-49页
        3.3.2 精神状况第49-50页
        3.3.3 社会参与状况第50-51页
    3.4 失独者的媒介形象特征分析第51-54页
        3.4.1 生活领域的消极受助者第51页
        3.4.2 精神领域的抑郁自责者第51页
        3.4.3 社会参与领域的孤立者第51-52页
        3.4.4 计划生育政策的受害者第52-54页
    3.5 小结第54-56页
4 失独及失独者形象报道的文本分析第56-66页
    4.1 报道文本的主题特征分析第56-61页
        4.1.1 新闻标题传递对失独者第一印象第56-60页
        4.1.2 新闻导语奠定着报道的基调立场第60-61页
    4.2 报道文本的修辞手法分析第61-64页
        4.2.1 比喻和比拟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第61-62页
        4.2.2 夸张手法使悲惨形象更加突出第62-63页
        4.2.3 不同主题报道中引语使用体现客观性差异第63-64页
    4.3 报道文本的话语风格特色分析第64-65页
        4.3.1 报道的新闻语言严肃且偏重书面化第64页
        4.3.2 失独问题呈现以细腻含蓄风格为主第64-65页
    4.4 小结第65-66页
5 失独者媒介形象建构的反思与建议第66-72页
    5.1 失独报道与失独者形象媒介呈现的反思第66-68页
        5.1.1 大众媒体从监视到协调的功能嬗变第66页
        5.1.2 对失独者形象的特殊化“他者”呈现第66-67页
        5.1.3 回溯性的计划生育归因加剧标签化第67页
        5.1.4 失独者苦难与官方宣传的两端聚集第67-68页
        5.1.5 媒体被动跟随,缺乏主动策划建构议题第68页
    5.2 失独报道改善与失独者媒介形象重构的建议第68-72页
        5.2.1 转变关注失独家庭视角,减少特殊化呈现第68-69页
        5.2.2 注意报道与形象再现中平衡,尤其话语权第69页
        5.2.3 从过多宣传报道转向更多建言与监督报道第69-70页
        5.2.4 主动策划建构议题,形成常态性全面关注第70-72页
6 结语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第80-82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0页
    B. 编码指南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时代环境维权行动中的媒介动员:策略及效果--基于大理地区洱海保护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网络自制剧类型分析与发展研究